企业 | Arm 发展之路:从 IP 迈向 AI 时代的计算平台
Arm 是未来人工智能 (AI) 计算的基石。 AI 正持续改变每一个主要市场(从超大型数据中心到耳塞式耳机等微型设备),加剧了对算力的需求。我们的行业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挑战:要在控制功耗的同时,实现大幅的性能提升。 随着 AI 工作负载不断融入日益复杂的计算需求,系统级芯片 (SoC) 层面的能效重要性愈发凸显。正因如此,我们针对基础设施、终端、汽车等市场推出 Arm 计算子系统 (CSS),并在物联网市场引入边缘 AI 计算平台。这在 SoC 设计领域已成为不二之选。 这些计算平台提供经过验证的集成系统,能够加快产品上市时间,提升能效比,并支持可扩展的创新。 为了让外界更清晰地了解这些计算平台,我们推出了一套新的产品命名体系: 每个计算平台都将针对主要的应用市场,拥有清晰的定位: 面向基础设施市场的 Arm Neoverse 面向 PC 市场的 Arm Niva 面向移动端市场的 Arm Lumex 面向汽车市场的 Arm Zena 面向物联网市场的 Arm Orbis Mali 将继续作为 Arm 的 GPU 品牌,并引入 CSS 计算平台中作为组件使用。 Arm 正着手简化 IP 编号,使其与计算平台代系对齐,并使用 Ultra、Premium、Pro、Nano 和 Pico 等名称来区分性能等级,以便开发者和客户更容易理解 Arm 的产品路线图。 这种“平台优先”的策略体现了 Arm 在系统层面正朝着计算平台转变,而不仅仅局限于核心 IP 领域。这有助于合作伙伴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信心和更低的复杂性集成 Arm 技术,特别是当他们处在需要扩大规模以满足 AI 需求的情况下。 我们非常荣幸地与业界分享 Arm 新的产品命名体系。我们深信,Arm 是计算未来的基石。
Arm
Arm社区 . 21分钟前 20
产品 | 南芯科技推出全新单节锂电池智能保护芯片
今日,南芯科技(证券代码:688484)宣布推出带控制引脚的锂电保护芯片 SC5617E,有助于解决硅负极电池的应用痛点。SC5617E 面向单节锂电池充放电,具备高精度、低功耗和智能控制三大优势,为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单节电池包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准确的 BMS 解决方案。 多重模式,全生命周期守护电池安全 电池的安全性是电子设备可靠运行的关键。在充放电过程中,如果无法基于系统实时情况调节充放电电压,锂电池很容易进入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的状态,造成安全隐患,降低使用寿命。针对硅负极电池,多数 BMS 芯片按照常规石墨电池的欠压点关机,导致低压区的能量无法被充分利用;而如果直接把欠压点调低,则可能产生电池鼓包的情况。 SC5617E 能实时监测电池包的电流、电压等状态,且可以通过 CTRL 引脚动态调节欠压点,在守护整个充放电周期安全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硅负极电池低压区的能量。SC5617E 通过测量 VDD 和 VSS 引脚间压降来监测电池包电压;通过测量 CS 和 VSS 引脚间压降,并结合外部电流采样电阻来监测电池包电流;通过 VM 引脚监测充电器和负载连接状态,从而实现不同安全模式的逻辑选择。芯片可支持五种模式:普通模式、过压模式、欠压模式、放电过流模式和充电过流模式,并通过控制充电及放电 FET 的开启或关闭,实现不同模式的切换。此外,南芯科技还提供通用锂保 SC5617A 和 SC5617F,支持零伏禁充和允充两种功能,适应客户不同应用场景。 SC5617E 典型使用电路 多种选择,尽显出众性能 SC5617E 具备高精度、低功耗、智能控制三大核心优势。 高精度电流/电压测量是实现高效保护的基础,SC5617E 通过采集电压和电流信息,可准确地识别电池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SC5617E 的功耗仅 2.4μA,待机功耗更是低至 0.46μA,不仅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还能满足可穿戴设备等功耗敏感设备的需求。此外,SC5617E 集成了强大的智能控制功能,通过外部控制引脚 CTRL,不仅可以动态调节欠压点,还能灵活控制芯片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SC5617E 提供两组控制功能: A 组:动态过放调压模式 + 运输模式 + 产线测试模式 B 组:充电关闭模式 在运输模式下,放电功能被禁用,可减少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自放电流失,延长电池存储时间,功耗低至 80nA;在充电关闭模式下,充电功能被禁用,适应折叠屏等手机并联充电的应用;在产线测试模式下,放电功能和充电功能均被禁用,可用于产线主板功耗测试。这些控制功能能够满足不同设备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南芯科技电池管理芯片家族 南芯科技提供单节及多串电池的保护方案,可精确监测过压、欠压、过流等异常状态,并执行相应的保护措施。针对不同电芯要求及终端应用特点,我们的解决方案覆盖不同的检测精度、保护逻辑和功耗管理,适配多种产品需求。SC5617E 为移动设备单节电池充电提供高精度、低功耗、智能控制的多样化灵活解决方案。
南芯半导体
南芯半导体 . 21分钟前 20
产品 | 卓越性价比 MLX90427让开发更安全,更可靠
Melexis宣布,其支持SPI通信的嵌入式位置传感器MLX90427的应用范围已扩展至工业、建筑、农业及医疗领域中的操纵杆和人机界面(HMI)。这款传感器凭借超高性价比设计与片上DSP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其集成式抗杂散磁场干扰(SFI)能力则确保性能表现的可靠与安全,上述多功能特性使MLX90427成为操纵杆、方向盘、指轮等应用的理想选择。 性价比卓越的霍尔效应磁位置传感芯片 MLX90427是一款先进的霍尔效应磁位置传感芯片,与前几代迈来芯嵌入式位置传感器相比,其性能更优、成本更低。依托迈来芯在磁传感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MLX90427专为嵌入式位置传感器应用设计,支持高速通信和14位分辨率输出。 可靠耐用的工业HMI解决方案 对于工业应用,MLX90427通过集成SFI功能为系统增添安全性和可靠性,即使在高磁干扰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运行。 这一特性使其特别适用于对安全性要求严苛的重型机械、医疗设备及自动化设备中的工业操纵杆、转向系统及指轮控制。 此外,相较于机械电位计,其非接触式设计可有效消除磨损与漂移问题,可显著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 高性能应用场景 MLX90427完美适配需要快速响应、高精度和长寿命的控制器。其嵌入式三轴传感元件可检测三个方向(Bx、By和Bz)的磁通密度,无需复杂的外部处理即可从控制器操纵杆输出精确计算的角度。 MLX90427是操纵杆控制及其他需要高精度快速响应输入的HMI外设的理想之选,其性能远超基于磁力计或电位计的解决方案。 此外,与前几代迈来芯嵌入式位置传感器相比,MLX90427更具成本优势。 多功能操作 MLX90427传感器支持多种操作模式,可灵活适配从重型机械控制到消费类应用的各类部署场景。 这款传感器适合各类HMI和控制器,其两种操纵杆兼容模式中的第一种可通过单个MLX90427芯片(安装在操纵杆下方)实现高精度Alpha与Beta角的直接测量。 而在易受磁干扰的环境中,建议采用双传感器配置(每轴一个传感器)并结合SFI旋转模式运行。该配置可提供一致且精准的性能,这对于可靠性要求严苛的工业应用至关重要。MLX90427的磁力计模式进一步扩展其多功能性,可为转盘等应用提供直观的XYZ场测量,兼顾简洁性与高精度。 突破现有技术局限 MLX90427为工程师提供更便捷的非接触式传感技术接入途径,通过消除机械磨损和漂移,在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同时,又实现比前代迈来芯磁传感方案更低的成本。 对消费类和工业设备制造商而言,非接触式传感的固有稳健性可大幅提升设备耐用性及使用寿命,助力工程师提高系统可靠性并降低维护成本。 该芯片的核心传感功能由模数转换器(ADC)、用于复杂信号处理的强大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支持高速全双工SPI输出的输出级驱动器共同提供支持。凭借可靠的功能安全认证、精确的出厂校准、-40℃至+160℃的宽工作温度范围以及对5V和3V电源的支持,MLX90427可确保无缝系统集成。 ▶ MLX90427不仅提升操纵杆和HMI设备的功能性,更在成本控制与易用性方面树立新标准。 Melexis营销经理Atanas Dikov表示: MLX90427是迈来芯致力于将非接触式磁传感技术的可靠性推向新应用的典范。凭借其多功能特性及对成本效益的注重,这款传感器将助力工程师重塑操纵杆和HMI应用格局,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度、可靠性和价值。
迈来芯
迈来芯Melexis . 21分钟前 20
方案 | 筑牢安全高效“芯”防线的工商业储能BMS方案
在"双碳"目标加速落地的产业背景下,工商业储能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应用领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相关机构统计,2024年1-10月,我国新增并网的工商业储能项目近950个,规模达2.37GW/5.31GWh。随着峰谷电价机制深化、电力应急需求攀升及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加剧,储能系统在工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场景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锂离子电池固有的热失控风险,叠加电池簇、BMS等多设备协同控制的技术复杂性,使安全可靠运行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挑战。在行业对安全解决方案需求迫切之际,兆易创新产品市场经理毛明歌近期发表了"基于 GD 新一代 MCU 的工商业储能 BMS 方案"专题演讲,该方案由兆易创新和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并采用了兆易创新GD32F527、GD32VW553和GD32C113系列MCU。演讲围绕硬件设计优化、安全保障机制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兼具技术前瞻性与工程实用性的安全解决路径,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优势突出、架构灵活的BMS方案 功能齐全-三级系统架构 在硬件架构设计上,该BMS方案采用三级系统架构:BMU部分采用GD32C113,BCU部分采用GD32F527,同时集成GD32VW53无线通信模块。毛明歌指出,方案提供标准化开发基础,客户可基于此快速开展二次开发,研发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近 6个月。 该方案具备灵活适配性,可覆盖多种电压应用场景。其无线通讯模块支持设备状态远程监控,主控芯片GD32F527集成屏幕显示接口,可直接呈现电芯电压、电流等核心信息,便于维修人员直观掌握系统状态,无需额外外接设备。在通讯能力上,方案配置丰富接口,支持多机并联场景下的CAN与以太网连接,满足不同规模系统的组网需求。 功能齐全-烟&气&压检测 安全防护层面,方案集成环境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烟雾等异常状况;配套的高效管理平台兼具状态监控与数据分析功能,支持通过CAN和以太网实现数据交互,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多重保障。 毛明歌指出,整个方案具备四大技术优势: 首先是 BMS 方案支持自动编址技术,无需传统拨码开关,在节省硬件成本的同时,还能避免因拨码开关老化导致的系统寻址失效问题。 其次是实现电池智能均衡管理。方案通过采集每个电池单元的电压、电流等信息,可根据预设均衡策略自动调整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单节电芯的均衡电流可达 150毫安,实现高效能量均衡。 第三个优势是支持灵活扩展架构。该方案可在二级架构和三级架构之间灵活切换,BCU 与 BMU 设备数量支持自由配置,单个BCU最多可连接16个BMU,充分满足1500V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 在升级方式上,方案支持云端升级与本地升级两种模式。其中云端升级无需人工现场操作,大幅提升运维便捷性。 安全可靠 安全性方面,该工商业储能BMS方案具备多级故障保护机制,可支持20余项分级故障保护。数据存储上采用本地与云端双重机制,本地可保存一周数据,云端则长期存储电芯历史数据,便于后续大数据分析。 方案还支持多路继电器粘连检测。毛明歌强调,继电器粘连作为一种长期故障,可能导致系统持续供电或无法关断,进而引发重大事故,该检测功能可实时预警此类风险。同时,方案支持高压互锁功能,确保高压系统在非安全状态或连接未完全时不会启动。 毛明歌表示,整套方案基于兆易创新GD32 MCU开发,核心IP完全自主,并采用国内供应链生产,包括边缘部件也选用国产品牌,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自主可控。 为确保方案性能可靠,兆易创新开展了多维度测试验证,涵盖过流、短路、并机、ESD及EMC 等关键项目。以短路测试为例,团队完全参照实际应用场景,模拟全工况输入输出条件,确保所有保护功能均能在微秒级响应时间内阻断系统故障,实现对异常状态的极速响应。 该方案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光伏储能、通信基站、家庭储能、便携储能、车载储能及UPS等领域,无论系统规模大小,均可通过多级架构的灵活适配实现高效应用。 核心芯片可为多应用场景赋能 GD32F527 GD32F527作为整套方案的核心,是兆易创新高性能产品线的新一代主力芯片。相比前代产品,其1MB SRAM与7.5MB Flash的存储配置,尤其适合代码量庞大或算法复杂的应用场景。该芯片集成丰富外设资源,包括两路CAN-FD 接口,完全契合BMS行业的通信协议要求;同时配备屏幕扩展接口,可直接满足能源领域储能设备的多页界面显示需求。传统方案中显示屏常需外挂 PSRAM,而 GD32F527的1MB片上SRAM足以支撑监控数据与显示界面的同步运行,为客户省去外部存储芯片的采购成本与布局空间。 在可靠性设计上,该芯片采用增强型ESD防护方案,不仅满足工业与能源领域的常规 ESD 要求,更能应对电力场景中严苛的辐射型 ESD 挑战。值得一提的是,GD32F527已通过 IEC 61508功能安全认证,兆易创新的安全工程师团队可协助客户将 STL 软件库嵌入主代码,据实测经验,这一支持能为客户节省 60%-70%的功能安全认证研发时间。此外,芯片提供多种封装选项,灵活适配不同形态的终端设备。 GD32VW553 主要特性 另一核心组件 GD32VW553集成 2.4GHz Wi-Fi 6与 Bluetooth LE 5.2双射频模块,在提供先进基带与射频性能的同时,内置 4MB Flash 及 320KB SRAM。客户完成协议层开发后,仍可释放 200KB 左右的 SRAM 空间用于自定义功能。针对能源与工业领域客户普遍采用模块方案的习惯,兆易创新提供芯片级与模块级两种交付形式供选择。 兆易创新基于上述两颗芯片构建了能源监控通信方案,采用分层协作架构:GD32F527通过 AT 指令与 Wi-Fi模组通信,由模组承载协议层的透传与连接功能,GD32F527专注运行应用层逻辑。这种设计使客户无需额外适配其他 Wi-Fi 模组即可满足 USB、以太网等扩展需求,且应用层接口标准化后,模块选择不再受单一供应商限制,显著提升方案的兼容性与灵活性。 毛明歌最后总结,该工商业储能BMS方案致力于攻克储能系统运行中的全场景挑战,从硬件架构到软件算法构建多层防护体系,为储能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全周期保驾护航。
GD
兆易创新GigaDevice . 21分钟前 25
产品 | ST ST25R系列高性能NFC读卡器新增车规产品,目标应用主打汽车数字钥匙
意法半导体ST25R系列NFC读卡器推出两款唤醒速度和检测距离俱佳的车规新产品,提升用户体验。ST25R500和ST25R501符合车联网联盟(CCC)和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两大标准的要求,目标应用瞄准汽车数字钥匙、设备配对、发动机启动和中控台无线充电NFC卡保护。 新读卡器的峰值输出功率2W,达到市场先进水平,接收灵敏度高,读卡距离比市面上其他读卡器高出70%。ST25R501采用4mmx4mm QFN封装,PCB占用面积缩减36%,是市场上功能最高、尺寸最小的车规NFC读卡器,适用于车门把手和B柱模块。即使在空间有限的天线设计中,这两款芯片组也能确保射频性能出色。两款都通过了AEC-Q100汽车行业认证,符合NFC Forum CR13标准,并满足汽车和手机OEM厂商的严格要求。 除了车门控制和发动机启动系统外,意法半导体的ST25R500和ST25R501还可以用于中控台Qi充电器NFC卡保护、手机配对和数据传输。ST25R501更适用于空间受限的汽车设备,而ST25R500则具有更高的连续输出功率,也适合遥控钥匙充电等用途。这两款芯片都支持广泛使用的协议,包括NFC-A、NFC-B(ISO14443A/B)、NFC-F(FeliCa™)和NFC-A/NFC-F卡模拟(保护Qi无线充电NFC卡安全)。 意法半导体在2025年嵌入式世界大会上展示了新的车规NFC读卡器,以及支持开发者在各种场景中创造性地使用标准化短距离非接触式技术的其他的ST25R高性能产品,其中,ST25R300消费类和工业级产品具有高达2.2W输出功率,确保设备在高噪声环境中建立稳定的连接,而ST25R300和ST25R500让设计人员能够将天线放置在LCD屏幕后面或机器、机柜或机门内。 意法半导体汽车NFC读卡器市场营销总监Rene Wutte表示:“目前包括大多数客户和汽车市场主要参与者在内的潜在客户都在使用今天我们推出的车规读卡器设计产品。新产品可以简化工程设计,让产品开发团队能够专注于设计时尚、纤薄、美观的产品,建立无缝、愉悦的非接触式人车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Marquardt Group是一家为汽车、家用电器等市场开发电气电子产品的高科技公司,也是意法半导体新产品的早期客户。该公司的全球门禁传感器产品部负责人Johannes Mattes表示:“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设备制造商对汽车NFC设备的读取距离有着严格的要求。过去,我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才能满足这些要求,并且存在巨大的工程风险。现在,我们在数字门禁控制的新型门把手模块项目中使用ST最新的大功率读卡器芯片后,开发速度非常快,性能也比传统产品显著提升。” 更强的噪声抑制功能和极高的接收灵敏度让新款读卡器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同时简化电磁抗扰度设计,降低产品认证难度。其他功能包括动态功率输出(每个功率值都有主动波形控制功能)、诊断和NFC卡保护功能(包括方便进行非侵入式调试的测试输出)。 动态功率输出功能可自动调整发射功率,以补偿不同天线尺寸和距离的失谐效应,使其符合NFC Forum的限制要求,并确保标签的安全。主动波形整形技术有助于简化终端产品符合最新的NFC Forum技术规范和CCC数字钥匙强制性标准要求,包括单调性测试和信号过冲/下冲限制。开发人员使用意法半导体GUI软件开发工具,通过简单的寄存器设置,即可调整信号,满足这些条件。 ST25R全系提供丰富的软件库和API接口,包括CCC数字钥匙、射频抽象层(RFAL)中间件等车用软件。ST25R读卡器也支持意法半导体的eDesignsuite工具,例如,全新的PCB热模拟器。 ST25R500现已量产,采用5mmx5mm QFN封装。ST25R501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采用4mmx4mm车规QFN小封装。 意法半导体的ST25R NFC读卡器产品家族帮助设计人员选择最合适自己需求和预算的读卡器芯片。ST25R200是一款专为读卡器+标签和消费电子应用设计的入门级读卡器,ST25R300是一款射频性能更好的工业级读卡器,为支付、门禁和NFC充电等应用提供稳健的连接功能。ST25R500/501是适用于汽车无钥匙进入、车载NFC等设备的汽车级读卡器。
ST
意法半导体中国 . 6小时前 290
方案 | 雷达、视觉、边缘AI三合一:颠覆传统,构建复杂环境3D感知解决方案!
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雾气弥漫的田野;拥挤的仓库;倾盆大雨;崎岖不平的地形。让自动设备能够可靠地实时感知并适应上述充满挑战的真实应用场景,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恩智浦与Au-Zone Technologies携手迎接挑战,不仅需要构建一个能在高压环境下稳定运行的感知系统,还要确保系统能快速集成并灵活扩展。 双方合作下,Au-Zone研发并推出Raivin模块——集成雷达传感、视觉处理和边缘AI推理的3D感知系统,该模块已准备投入量产。Raivin专为复杂操作环境而设计,使机器能够实时处理复杂的环境数据并作出决策,在高压条件下提供稳定的感知能力。 借助预训练的AI感知模型和统一的软硬件架构,Raivin简化了智能感知的部署,为可扩展的自主系统向边缘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主系统的下一步发展需要更强大、更精准且更具成本效益的实时3D空间感知能力。我们与恩智浦携手合作,专为这一需求打造了Raivin。 ——Brad Scott Au-Zone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 实时感知的共同愿景 自主性和物理AI的演进已超越传统感知解决方案的能力范畴。许多现有系统仍依赖单一传感器协议栈,在复杂且不可预测的环境中提供有限且不稳定的感知支持。 仅使用摄像头的系统在低能见度或光照不足时性能下降。激光雷达虽然具备高精度,但成本高昂且能耗较大。雷达在恶劣天气下表现可靠,却缺乏精确物体分类所需的分辨率。 我们与Au-Zone携手应对挑战,共同研发了这款边缘AI传感器融合系统,实现高置信度、低延迟的感知能力。 视觉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语义理解能力,可实现物体检测、分类与分割。同时,雷达则补充了连续的深度信息和运动跟踪能力,即使在低能见度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Raivin通过融合这些信号与AI推理,构建了一个同步的、具备上下文感知能力的3D世界模型,从而赋予实时决策更高的置信度。 尽管多传感器系统带来了诸多优势,但自主应用仍受限于其对现实世界刺激的响应速度。低延迟至关重要,这类工作负载无法容忍因云处理或传感器刷新率过低而导致的延迟。 只有将雷达和视觉技术与边缘AI处理整合于同一个单元,我们才能打造足够快速、可靠且强大的系统,以满足下一代自主应用的需求。 Raivin体现了系统级思维,将雷达、视觉和边缘AI设计为一个统一、确定性的流程。这一方法使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实时感知成为可能。 ——Altaf Hussain 恩智浦运输与移动细分市场市场总监 统一的软硬件协议栈 Raivin从一开始就是合作研发的成果。其全协议栈设计涵盖从芯片到软件的各个层面,采用协同开发方式,以确保在边缘实现一致、高效的性能。 Raivin模块是一款商用AI感知解决方案,将雷达模块、视觉数据处理和边缘AI整合为一个可直接部署的单元。 恩智浦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和传感基础 i.MX 8M Plus应用处理器采用四核Arm Cortex-A53及神经处理单元,在高达2.3 TOPS的计算能力下高效执行AI推理,并支持基于视觉的分类、分割及场景理解。 S32R294雷达微控制器符合ISO26262 ASIL D安全等级要求,凭借双e200z7应用内核及锁步e200z4安全内核,提供实时雷达信号处理及传感器融合能力。 RFCMOS雷达收发器工作于76-81GHz频段,即使在复杂多变或恶劣环境下,仍能确保稳定、可靠的空间感知能力。 Au-Zone提供边缘AI软件协议栈与开发工具 Raivin模块采用Au-Zone的EdgeFirst Studio™开发,专为传感器融合模型的多模态数据收集、AI辅助标注、训练、验证及部署而设计,无需深厚的机器学习专业知识。 其中,EdgeFirst Perception Stack通过预训练模型与工作流程优化软件,帮助工程师加速开发进程。开发人员可在集成环境中标注数据集、微调模型并验证性能。这种端到端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开发工作量,降低设计人员实现复杂、多模态AI感知系统的技术门槛。 最终,打造出一款高集成度的3D感知系统,在低延迟、低功耗方面实现了优化,并支持部署在边缘。 真实应用场景中的突破性表现 在CES 2025上,Raivin在现场演示中接受了严苛的测试,重现自动设备每日所面临的各类环境挑战,包括天气变化、动态运动以及视觉障碍等: 在雾霾环境下,雷达依然能够稳定执行目标检测、跟踪与空间感知。 在强光条件下,融合引擎确保精准的目标跟踪能力。 在模拟降雨环境中,雷达与AI协同工作,以保持高精度感知。 在复杂、杂乱的场景中,雷达实时追踪速度,而AI与视觉系统则协同分割和分类人员、设备及障碍物。 在模拟降雨期间,雷达与AI紧密协作,以补偿视觉退化,确保系统在低能见度环境下仍具备可靠的感知能力。 大规模简化传感器融合 长期以来,传感器融合一直是复杂的过程,需要分散的工具、定制化流程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Raivin颠覆了这一传统。 预训练的AI模型被集成到Au-Zone的EdgeFirst Studio,工程师可轻松实现雷达与视觉的融合,而无需从零构建。该软件支持数据集管理、训练与验证,只需要很少的编码与机器学习基础设施,就能实现快速的迭代开发。同时,它还能作为数据收集平台,助力针对不同对象和工作环境探索定制化解决方案。 同时,该即用型硬件解决方案经过优化,专为边缘AI处理设计,消除了对定制实现与硬件权衡的顾虑。Raivin现已商用,为OEM提供经过验证的可扩展3D感知系统。 无论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精准农业还是车队车辆,Raivin模块均可通过单一平台快速集成AI驱动的感知能力。 凭借高效的边缘处理、预训练的AI模型以及集成式软硬件设计,Raivin大大简化了机器人、农业和车队车辆等应用中的传感器融合部署。 ——Brad Scott Au-Zone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 Raivin支持技术创新 Raivin代表着技术革新与合作升级。通过将雷达、视觉和边缘AI深度融合至同一平台,Raivin模块等解决方案加速智能感知的部署,提升可扩展性,并确保其在真实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 如需构建或集成类似系统,欢迎探索Au-Zone的EdgeFirst Studio,了解其如何简化边缘AI的部署流程。 本文作者 Altaf Hussain,恩智浦半导体运输与移动细分市场市场总监。Altaf在企业、服务提供商和工业应用的应用工程、产品营销和业务开拓方面拥有30多年的经验。他目前担任恩智浦运输与移动部门的负责人,该部门专注于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和仓库物流自动化领域。Altaf致力于制定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借助自主移动机器人加速自动化进程。他拥有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NXP
NXP客栈 . 6小时前 190
产品 | SATA eSSD排名第三!江波龙企业级存储驱动AI算力一体机效能跃升
5月15日,全球著名科技市场研究机构IDC在深圳举办IDC Directions 2025:中国ICT市场趋势论坛。论坛上,IDC指出,DeepSeek的推出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推动了AI技术的普惠化,同时也为算力一体机平台及其核心支撑——企业级存储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IDC调研报告,2024年中国企业级SATA SSD总容量排名中,江波龙位列第三。 2025年一季度,公司的企业级存储产品组合(eSSD和RDIMM)取得显著突破,营收同比增长超20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在中高端存储领域技术创新和市场洞察上的双重突破。 企业级存储在AI算力一体机平台中的应用 为应对算力一体机平台复杂任务的推理需求,江波龙企业级存储能够一站式满足AI本地化部署的需求。 在AI算力一体机平台中,江波龙企业级存储的SATA和PCIe全系列SSD产品以及内存产品都能够很好地支持部署,无论从性能、可靠性还是稳定性等方面,都可以满足从入门(1.5B)到满血(671B)的所有需求。 SATA eSSD:稳定可靠的系统盘部署 算力一体机平台的系统盘通常需要高可靠性和快速启动能力。江波龙的SATA eSSD提供480GB~3.84TB容量,支持RAID 1配置,能够为系统盘提供镜像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即使在单盘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PCIe eSSD:高性能数据盘解决方案 对于需要处理大规模推理数据集、用户私有数据、中间结果及日志存储的场景,江波龙的PCIe eSSD产品提供了更高的性能和容量选择。 产品支持PCIe Gen4接口,容量范围从1.92TB到7.68TB,顺序读写速度高达6800MB/s / 4600MB/s,4KB随机读写速度高达1000K IOPS / 380K IOPS,能够显著提升数据读写效率。此外,江波龙的PCIe eSSD支持RAID 5配置,通过分布式校验技术确保数据的高可靠性。 企业级内存:AI运算的高质量、高容量解决方案 面对算力平台的高速运算需求,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这要求存储系统必须具备高容量以及卓越的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特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精准处理。 江波龙近期推出了支持单条容量高达128GB的DDR5 RDIMM和128GB/256GB的MRDIMM,能够为单台AI算力一体机构建出4~6TB的庞大运算内存容量。 DDR5 RDIMM支持2R×4和2R×8架构,数据传输速度可高达6400Mbps。而采用Tall Form Factor设计的4R×4规格MRDIMM产品,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8800Mbps,并兼容DDR5 RDIMM插槽,实现即插即用,确保AI模型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的高效运行,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灵活多样的硬件支持。 实战验证 兼容无忧 江波龙企业级存储已与大部分主流平台做了兼容性测试认证,并在通信、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历经多次严苛考验并成功交付,充分验证了其能够满足AI算力一体机对大规模数据处理的严苛要求。 企业级存储PTM定制服务 江波龙的PTM商业模式(存储产品技术制造)能够根据AI算力一体机平台的具体需求,通过全栈定制服务,从芯片设计到生产制造,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产品技术 以企业级存储为例,eSSD标配高阶自研固件,具备多档功耗调节、无感在线固件升级、多命名空间等功能,支持Telemetry、Sanitize和全路径端到端数据保护,充分满足企业级应用场景。 企业级内存产品则采用自主硬件设计及优质元器件,融入RCD驱动与ECC纠错特性,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江波龙还能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存储产品的容量、接口类型和性能参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控制。 测试智造 在中山的自有存储产业园内,公司搭建了高精度SMT数据中心专用产线,引入高端测试设备,遵循高级测试标准,支持多维度测试定制,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 未来,江波龙将持续通过PTM深度定制的商业模式,充分满足AI算力一体机平台对于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严苛要求,还能为其提供更高效的灵活定制化服务,从而有力地推动平台的创新与升级。 *上述产品数据均来源于江波龙内部测试。实际性能因设备差异,可能有所不同
江波龙
江波龙 . 6小时前 220
技术 | 不是12V用不起,而是48V更有性价比
在汽车行业诸多变革趋势中,48V架构可谓今年的一大热门话题。在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简称”TE”)最新的48V专栏中,您可以了解到48V架构下连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在连接器的选择上前瞻思考,快人一步。 为什么48V? 6V时代:最初,汽车在1918年启用蓄电池时,采用的是6V电池电压。 12V时代:随着车载电器的增加,1950年代,12V架构开始逐渐普及,并成为主流。 48V时代:随着汽车智电化发展,用电设备与日俱增,48V架构出现,以实现更好能量效率。 能更高吗?:因为60V是无需额外安全防护的人类安全电压,48V的充电电压峰值已接近60V,因而48V架构是兼顾了安全电压要求与能源效率的当下优解。 48V的优势? 一句话:48V更有性价比。 在能耗方面,同样功率,更高电压意味着更低电流,意味着与电流2相关的能耗显著降低; 在启停方面,48V电源系统储能更多,因而可减少低电量下频繁启停对能源的浪费; 在设备方面,更低能耗可采用更低配置的冷却和散热设备,减小其功率和体积; 在线材方面,更低载流和能耗的电路,意味着线径可以整体降低。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基本都可归纳为提效、减耗、省材方向。 48V的分类? 从配比看,可分为全域48V和局部48V: 全域48V:整车低压架构全部转为48V,一步到位; 局部48V:部分高负载应用转为48V,新老并存。 从实现方式看,可分为全链路48V与转换式48V: 全链路48V:从输入到输出全部48V,彻底革新; 转换式48V:在现有12V架构基础上嫁接48V,用转换器,阶段过渡。 对电连接的影响? 端子简化:低载流意味着端子载流分级可进一步简化,意味着更少端子种类,和相应更低的管理成本; 接口简化:相应,连接器接口标准化,密封、非密封,线对线、线对板统一接口,选材统一适配48V; 间隙增加:高电压要求更大爬电距离(安全绝缘路径)与电气间隙(安全绝缘间距),这意味着可能需要更换连接器界面;(具体请关注专栏后续) 线材省本:低载流可减少线材使用,意味着可一定程度上通过线材省本对冲连接器的成本增加。 为什么选择TE? 真量产:区别于市面“号称量产”,TE供货全域48V整车确认2026年内量产(其中连接器2025年内量产),较单纯连接器量产远更成熟。 真能省:区别于单纯“变细减铜”,TE搭配低压铝芯载流线技术方案,预估最高可实现线材减重~50%、降本~50%,规模化推广可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年减铜30万吨、碳减排85万吨。 真安全:方案全面满足IEC60664-1要求,温度/振动/密封等级符合USCAR2-8 T2/V2/S3 (IP67/IP69K)。 真未来:产品设计适配机械臂自动化安装,充分兼顾未来扁平线缆方向。 凭借2年联合研发成果,TE秉持产业协同、多赢共创的理念,为48V架构提供整车量产成熟产品,通过能落地、已量产、易扩展的解决方案,帮助车企平衡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助力架构变革更“丝滑”、实现降本增效可“量化”。
TE
泰科电子 TE Connectivity . 6小时前 230
企业 | 共探AI玩具商机,广和通 x 火山引擎AI玩具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5月15日,由广和通与火山引擎联合主办的"智趣未来 玩转AI:AI玩具创新研讨会”在汕头圆满落幕。研讨会聚焦AI玩具商业增长与技术革新,吸引了政府代表、行业领袖、技术专家、生态伙伴及电商渠道等嘉宾参会。现场通过9场主题演讲和1场圆桌对话,从AI玩具产品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共建与商业化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企协同,共筑AI玩具创新高地 汕头华侨试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陆文胜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依托汕头澄海"全球玩具产业的核心集聚地"的产业基础,华侨试验区正加速构建AI+玩具产业创新生态,通过资源支持、技术赋能等,帮助玩具企业加速智能化进程。 广和通副总裁张涛在致辞中提到,AI+连接技术升级、应用场景细分洞察、爆点与爆品结合、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等4方面是AI急需取得进展的。他表示,AI玩具产业绝非单一的硬件创新,而是“技术、产品、内容、场景”的融合革命。广和通充分发挥AI融合通信能力,期待与全生态伙伴携手共赢。 趋势与技术破局:解码AI玩具创新密码 火山引擎RTC-AI硬件解决方案负责人易达通过“大模型驱动下的硬件理论:从对讲到实时,再到多模态”主题演讲,探讨了硬件产品进化的趋势,以及实时AI对话技术对硬件智能化的推动作用。火山引擎推出 AI 对话式一体化解决方案,整合豆包大模型与 RTC 技术,实现低延迟实时交互。方案支持自然打断、多语种声音复刻及复杂场景降噪,同时,结合全球部署网络,保障弱网稳定性。方案已赋能智能家居等领域,通过扣子平台降低开发门槛,助力硬件厂商快速集成对话式AI能力。 广和通AI研究院院长刘子威则系统阐释广和通在AI玩具产业的全球核心生态能力:基于Cat.1 bis的蜂窝连接方案及硬件能力可帮助客户高效实现全球4G接入,为AI玩具出海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广和通提供多种硬件配置选择,灵活满足客户需求。在端侧AI上,广和通还提供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音视频处理等能力,通过拟人/拟动物/拟IP的形式,与用户进行视/听/触多维度交互。 生态共创:圆桌激荡产业新思维 紧随其后,大会开展了以“AI玩具产品创新与产业刚需探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极客公园副主编靖宇作为圆桌主持展开对话。汕头联通高级技术经理、汕头大数据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汕头华侨区数字经济技术顾问林川,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产品解决方案总监邢孝慈,广和通战略市场副总裁陈绮华,绒音科技CEO陈旭龙,汕头市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陈庆宣分享了目前AI玩具相关洞察和见解。 场景落地:商业化路径全景透视 茶歇交流之后,下半场主题演讲聚焦商业价值转化。 机智云执行总裁邢雁分享了AIoT端到端“硬件+云端+智能体”一站式解决方案,从典型案例分析、产品形态、技术路径以及商业机会等角度探讨智能体开发全流程。通过「扣子+机智云」双引擎协同架构与API开放生态,开发者仅需半天即可完成智能体开发、测试、发布到硬件应用的全流程,标志着智能体开发进入分钟级响应时代。 汤姆猫总助韩承晏表示,汤姆猫AI陪伴机器人是国内率先实现量产的陪伴产品,后续将持续迭代其在自然对话、角色定义、视觉交互、机器人管家的能力,携手广和通共同赋能智慧家庭。 广东实丰文化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陈永东则谈到:智能玩具正经历Wi-Fi故事机的4.0时期,通过云端即可在线更新内容,提升产品互动性能和丰富互动形式。在全场景交互AIGC教育机器人的5.0时期,AI玩具可实现高度拟人化和多模态交互。实丰文化携手广和通,将联合推出具备情感互动和长记忆属性的AI玩具产品。 火山引擎扣子产品专家刘天勇现场分享了“扣子一站式AI硬件方案”,并演示了扣子在AI应用开发、调试、评测、观测、发布和生态上的一站式智能体开发能力。他强调扣子与广和通强强联合的AI解决方案实现了用户和设备间快速低时延的AI对话和设备快速控制,高效完成定制化语音交互场景的搭建。 作为中国亲子家庭的全渠道服务商,孩子王为准妈妈及0-14岁儿童提供全渠道一站式商品方案。会上,孩子王AI产品线负责人王越介绍了AI伴身智能硬件孵化器BYKIDS,以大模型技术力、渠道销售力、专家数据力、IP内容力、资本钞能力、智能体行动力等六力模型为生态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渠道。 抖音电商数码影音行业负责人是长江从行业大盘视角,聚焦三个核心趋势,包括智能融合化、风格客制化和场景多元化,识别AI玩具品类的核心市场机会,结合爆款打造方法,帮助商家实现快速增长。 抖音电商自助中心3C行业运营经理高力志则从AI玩具产品功能、店铺运营、爆款内容、用户心理、流量运营等方面深度探讨抖音AI商家如何高效运营,实现全域价值转化。 构建AI玩具价值生态 作为AI硬件与消费电子新赛道之一,AI玩具市场规模增长迅猛,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千亿规模,AI与玩具产业的融合重塑儿童教育、娱乐、陪伴及互动体验的未来。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和AI解决方案提供商,广和通始终致力于推动AI技术创新与AI产业商业化落地,将持续深化与伙伴的合作,通过开放生态和便捷的产品设计,共同推动AI玩具全产业链繁荣发展。
广和通
广和通FIBOCOM . 6小时前 220
企业 | Nexperia公布2024年业绩表现稳健,逆势下市场前景积极向好
安世半导体近日公布了2024财年财务业绩。在宏观经济持续不确定和市场周期性疲软的背景下,公司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强化执行力和坚持创新投入,实现了营收稳定并保持盈利。Nexperia在2024财年结束时总营收达到20.6亿美元。在我们界定的市场范围内,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9%提升至9.7%。展望来年业绩,得益于毛利率与现金流的持续改善,公司保持乐观预期。此积极趋势在2024年第四季度已初现端倪,并延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反映了业务的早期复苏迹象和运营能力的增强,净利润较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3200万美元*。 在本财年内,Nexperia迎来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其对技术创新和长期增长的承诺。尤为瞩目的是,公司庆祝了德国汉堡工厂成立100周年,该工厂是卓越工程技术的历史性象征。为传承这一历史底蕴,Nexperia对下一代半导体制造能力进行了重大投资,尤其是在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技术领域。 作为长期战略的一部分,Nexperia还持续增加研发投入,2024年该支出增长了6.2%。这充分彰显了公司专注于于推动高性能半导体在汽车、工业和节能应用领域的发展。该投资不仅支持碳化硅和氮化镓等宽禁带技术的创新,还推动了功率分立器件、模块、模拟及功率IC产品组合的升级和扩展。 2024年也是转型和变革的一年。公司战略调整包括重组业务部门以强化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核心聚焦,以及引入新的高管团队来引领下一阶段的发展。 Nexperia对下一年的展望显示,尽管市场将继续带来挑战,但通过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及巩固在汽车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预计将保持财务增长的势头。鉴于半导体在电气化、数字化、自动化和绿色能源转型等全球大趋势中的核心作用,Nexperia已占据有利地位,将充分把握长期需求带来的机遇。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基于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爆发式增长的驱动,人工智能服务器对半导体的需求正呈现指数级攀升。Nexperia已瞄准了服务器、智能手机、计算机及工业自动化四大领域的商机。 Nexperia首席财务官Stefan Tilger表示: 我们预计全球的变化,特别是电子和汽车行业的需求波动,将比任何直接监管措施产生更显著的影响。随着客户重新评估其生产策略,灵活应对至关重要。尽管贸易形势和价格压力持续影响着行业,但Nexperia凭借其强大的全球基础设施和经验丰富的团队,始终以可靠、敏捷、专注创新的方式持续创造价值。无外部债务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和战略投资实力。 Nexperia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学政(Wing)表示: 在Nexperia,我们很自豪能在推动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中发挥关键作用。公司的技术为各种行业的系统赋能,推动能效提升、实现电气化转型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解决方案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凭借独特的业务优势,能够提供推动这一转型所需的创新、规模及可靠性。近期的积极进展令我们倍感鼓舞,我们仍将持续聚焦长期价值的创造。 Nexperia还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负责任的商业实践始终是战略核心。公司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范围1和2排放的碳中和。 *不包括纽波特工厂的出售。
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 . 6小时前 190
方案 | 打造下一代家用机器人:精心构建智能化、集成化和电源优化的系统
今天的家用机器人不仅仅是工具,它们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伙伴,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便利性和互动性。设计这些结构紧凑、功能强大的机器需要克服连接性、电源和外形尺寸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每一次突破都使我们更接近全面集成的智能家居体验。 家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迅速,从曾经的简单吸尘和监控等基本任务,发展到如管理家庭库存、宠物护理协助和进行远程健康监控的智能设备。最新一代家用机器人现在承担起更高级的角色,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还为智能家居带来了全新层面的互动和实用性。 随着家用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工程师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在紧凑设计、可靠连接和能源效率之间取得平衡,需要在硬件、通信协议和电源管理方面取得突破。如何克服这些技术障碍,为家庭打造智能化、适应性强且能耗优化的机器人产品? 紧凑型设计的挑战、平衡电源与尺寸 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将传感器、电机和处理器集成到紧凑型机器人设计中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工程师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高强度聚合物等先进材料,以保持外壳轻巧耐用。但这些大功率组件会产生大量热量,带来了散热问题。创新技术如微型热管、蒸汽室和导热粘合剂等成为小型设计中有效冷却的关键工具,可确保稳定运行。 家用机器人需要承受日常磨损、撞击和各种环境条件,同时保持轻便性和移动性。因此需要优化内部布局和加强结构设计,以分散应力并防止机械故障。工程师利用有限元分析(FEA)来评测应力点,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实现紧凑性和可靠性的平衡。 精心选材、精密制造和布局优化对于制造出性能可靠而又不影响美观或功能寿命的机器人至关重要。 确保可靠的通信 为了使家用机器人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无缝运行,稳定、低延迟的通信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机器人需要管理复杂的交互(与物联网设备、环境传感器和云系统同步),它们必须高速交换数据,以便准确、实时地响应能源管理、辅助烹饪和娱乐控制等应用。 在典型家庭环境中保持稳健可靠的连接是一项挑战。家用设备会造成Wi-Fi拥塞和蓝牙干扰,而不同房间的网络速度和覆盖范围也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会限制机器人执行时间敏感任务的能力。工程师正在通过实施先进的无线标准(如Wi-Fi 6E、5G和优化的低功耗蓝牙(BLE) 协议)来解决连接问题,每种标准都能处理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减少网络拥塞,实现低延迟通信。 为了在复杂的家庭布局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号强度和稳定性,工程师正在利用多路径和波束成形技术等下一代天线设计,以增强信号聚焦和范围。多路径技术利用反射信号来加强整体连接,即使在直接视线受阻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同时,波束成形技术可将信号专门导向目标设备,从而提高信号清晰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这些设计使得机器人可以在距离路由器或其他无线信号源更远的地方工作,而不影响连接质量。此外,使用网状网络或 Wi-Fi 扩展器有助于在更大的空间内保持稳定的连接,降低通信中断的可能性。 这些连接基础设施的进步,使家用机器人能够同时处理来自传感器和设备的多个数据流,从而在动态环境中实现实时导航和响应。随着无线通信标准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获得更强大的无缝互动能力,为智能家居集成树立新的标杆。 优化电源管理 随着家用机器人承担起复杂、耗电的功能,从实时映像、机器学习到环境传感,精确的电源管理对于确保连续运行而不快速耗尽电池变得至关重要。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移动机器人系统必须在导航、数据处理和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效地分配电能,而且往往要连续运行数小时。这就需要设计先进的电源管理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行效率。 电池储能系统 (BESS)可在电力低需求的时段(如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过剩时)储存能量,从而在为家用机器人供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储存的能量可用于在夜间为家用机器人充电,确保它们能在第二天执行任务。通过在需要高能量的活动时准确供电,BESS可实现稳定的性能和更长的运行时间。为了支持这些电源需求,工程师正在开发先进的热管理解决方案,这对于冷却紧凑型设计中的大功率处理器、传感器和电机至关重要。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微型热导管、相变材料和热电冷却等技术集成在一起,以管理热风险并在持续负载条件下保持最佳性能。 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等技术不断进步,突破了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电时间的极限,从而为家用机器人提供了更加紧凑、坚固耐用和充电更快的解决方案。此外,动态省电技术(如电压和频率调节、智能睡眠模式和自适应电源设置)可让机器人在不影响实时功能的情况下降低能耗。 这些电源管理创新能够在不牺牲电池寿命的情况下保持高性能和响应速度,为下一代家用机器人奠定了基础。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它们将使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弹性,能够无缝融入现代家庭,提高了可持续、不间断服务运作的标准。 家用机器人技术的重大进步 家用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在于系统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电源性能的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克服巨大的工程技术挑战,从创造紧凑、美观的外形,直到实现实时、低延迟通信和先进的电源管理。突破这些技术障碍为提升智能家居体验提供了机会,使家用机器人与人们的日常环境完美融合,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Molex莫仕提供重要的连接和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帮助工程师应对这些设计挑战。Molex莫仕致力于提高性能和效率,支持开发集成到智能家居中的机器人系统,为适应性和便利性设定了新标准。展望未来,Molex莫仕将继续开发尖端材料、先进连接协议和电源优化解决方案,塑造家用机器人技术的美好未来,带来更智能、更无缝的解决方案,重新定义现代生活。
Molex
Molex莫仕连接器 . 6小时前 215
技术 | 优化eFuse跳变曲线以提高性能
随着车辆电子设备日益复杂,为系统中的所有元件提供正确且充分的保护对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整车厂商逐渐摒弃传统的刀片式保险丝,转而青睐电子保险丝 (eFuse) 带来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如何以类似于传统保险丝的方式操作电子保险丝,并对未来通过编程使电子保险丝模拟传统保险丝的前景进行展望。 这些可编程器件旨在保护电源线免受过电流、过压和短路情况的损害。传统保险丝在故障出现时从物理上切断电路,而电子保险丝与之不同,它可以复位和重新配置,这使其成为一种更灵活且可重复使用的方案。电子保险丝通常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在这些设备中,精确可靠的保护至关重要。如今,电子保险丝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包括汽车领域。 事实上,电子保险丝很快将成为所有汽车系统的关键元件,保护器件及子系统免受过电流情况的影响,从而避免因损坏和可靠性而带来额外成本。 每个电子保险丝都有一条跳变曲线,该曲线定义电子保险丝断开负载的方式和时机。由于应用场景各异,因此跳变点需要调整,最常见的调整方法是在一个专用引脚上连接一个外部电阻。然而,正如本文将介绍的,电子保险丝所需的跳变方式可能很复杂,除了电流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为了让设计人员在部署电子保险丝时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安森美正在开发新一代器件,这些器件将允许以数字方式修改跳变曲线的形状和范围。 为了更好地掌握在设计中使用电子保险丝的方法,设计人员应深入了解为电子保险丝设计跳变曲线时应遵循的流程。 热阻抗分析:第一步是了解电子保险丝的物理属性及其部署环境。这是为了确保在条件可能大幅波动的环境中准确评估热响应。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热应力超过器件(包括电子保险丝)的承受能力是电源系统最常见的故障模式之一。随着几何尺寸的持续微型化,如果不进行全面分析,发生此类故障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理解热效应的关键是热传递阶梯(图 1),它通过构成电子保险丝的各层和材料,将半导体结与环境空气相连,另请参阅应用手册 AND9733 - 带模拟电流检测的高侧 SmartFET (onsemi.com)。 图 1 – 通用电子保险丝应用的热传递阶梯 这有助于理解大电流脉冲如何在整个系统中传递热能。简而言之,脉冲持续时间越长,热量传播距离越远。持续时间小于 10 ms 的脉冲会留在封装内,而持续时间更长的脉冲会传播到 PCB 上并在那里耗散。这是由器件和周围元件(例如 PCB)的热容所导致的。 PCB 的结构将因其布局和层叠方式对热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层数、铜层重量以及是否存在电源层和接地层等因素都会影响热性能,如图 2 中的仿真结果所示。 这些仿真描绘了 TSSOP14-EP 封装在不同热条件下的热阻: 左图 1s0p_miniCu:TSSOP14 安装在单信号层 PCB 上,铜面积最小且无电源层 中图 1s0p_1InCu:TSSOP14 安装在单信号层 PCB 上,铜面积为 1 平方英寸且无电源层 右图 2s2p_1InCu:TSSOP14 安装在双信号层 PCB 上,铜面积为 1 平方英寸且有 2 个电源层 图 2 – 电子保险丝应用中的热效应仿真 第一步,通过分析稳态电流,可根据热阻抗 (ºC/W)、环境温度和最高结温来确定电子保险丝的 RDS(ON)。据此,设计人员将能够计算出工作极限。 第二步是在施加各种持续时间更短且电流更大的脉冲时,对电子保险丝应用中的热效应进行仿真。 然后,可绘制热阻抗与电流脉冲时长之间的关系图: 图 3 – 热阻抗具有瞬态性 图 3 清楚地展示了热阻抗如何随脉冲时长而变化,较短脉冲下的热阻抗显著降低。这里的性能与 PCB 的成本直接相关,例如通过增加层数、使用更厚的铜层或在外壳上添加散热焊盘等措施。 然而,对于较短的脉冲,RDS(ON) 和芯片尺寸等因素会影响曲线的形状,而对于较长的脉冲,PCB 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必须针对每个应用单独定义并理解这个曲线,这对于为应用选择合适的电子保险丝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了解通过电子保险丝的电流特性,尤其是脉冲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应用热要求:热阻抗曲线反映了热阻抗与时间的关系,而保险丝需要时间与电流的关系。 电子保险丝的热限制曲线可以通过反转其热阻抗曲线得出,但需要一些假设条件,包括 RDS(ON) 和 ∆t(芯片温度可接受的变化量)。 图 4 – 电子保险丝的热限制曲线 由此得出的曲线展示了将结温 (Tj) 的上升幅度限制在设计标准之内的最大电流脉冲持续时间。通常,良好的设计实践会采用绝对过电流保护,并预留几度的温度缓冲。 确定 I2t 与电流的关系:I2t 是电子保险丝相关讨论中常提及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主要与线束中的电流有关,如果电流过高,可能会造成损坏。对于传统保险丝,I2t 通常与标称保险丝电流值一起列为常数。 图 5 中的蓝线展示了恒定的 I2t 值。 图 5 – 将 I2t 设为常数会限制应用 然而,采用这种方法意味着无法充分利用系统的全部散热能力,这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实际上,线束并不需要恒定的 I2t(直线),因为在较低电流下,较长的持续时间是可行的。 采用恒定的 I2t 会限制可连接到电子保险丝的负载,因此,在电子保险丝中将 I2t 设为近似曲线非常重要。这样一来,跳变点就会接近(但不会超过)电子保险丝的极限线。 如果我们看一下刀片式保险丝的典型曲线,就会更清楚地发现恒定 I2t 的局限性。 图 6 – 典型刀片式保险丝特性曲线 虽然曲线的较低部分主要由 I2t 决定,但如果对 I2t 采用简单(直线)方法,则曲线的较高部分(即允许在较低电流下持续更长时间的部分)就不会存在。 展望未来 凭借对影响电子保险丝的热因素、跳变曲线以及与非恒定 I2t 关系的深入了解,安森美正在积极研发可针对特定应用编程的电子保险丝技术。 通过串行通信(I2C 或 SPI),可将所需的跳变曲线形状编程到电子保险丝中。虽然这通常是一次性的过程,但也可以在现场对保险丝进行重新编程,以适应系统配置的变化(例如负载的更改、添加或移除)。 新型电子保险丝将包含一系列跳闸曲线,用户可通过串行通信对其进行编程。 安森美积极与业内设计人员合作定义曲线,以覆盖尽可能多的当前和未来保险丝应用用例。
安森美
安森美 . 22小时前 1 1 490
方案 | 海外用户真实体验:激光雷达割草机到底好不好用?
在忙碌的生活中,打理草坪似乎总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但如今,一项原本用于高端自动驾驶的技术——3D 激光雷达,正在悄然改变庭院维护的方式。它让割草机变得更加智能,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想象一下,你只需按下启动键,割草机就能自动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大幅减轻人力劳动,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海外用户的真实体验:再也不用背疼了 自激光雷达割草机器人上市以来,海外消费者们已经率先体验到了这项黑科技带来的便利,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们的惊喜。 一位意大利用户表示:“传统的埋线机器人需要铺设电缆,光是想到要长时间弯腰,我的背就已经开始疼了。而激光雷达割草机器人不仅开箱即用、绘图迅速,还能分区工作,识别 5 厘米高的障碍物,最重要的是,在阴天或傍晚也能流畅工作。” 意大利亚马逊用户留言 法国的一位用户则称赞道:“这款割草机从开箱到启动比搭积木还简单,说明书步骤清晰。它能智能切换区域,遇到石子路自动绕行,甚至能灵敏避开突然出现的花盆、小狗,甚至蹲着修剪灌木的我。” 法国亚马逊用户留言 德国用户也对激光雷达割草机的稳定可靠赞不绝口:“相比我之前使用的 RTK 割草机,激光雷达割草机的运行更加可靠,不会因 GPS 信号不佳而中断。当其他割草机噪音骤增或信号丢失时,它仍能持续工作。” 德国亚马逊用户留言 一位来自德国的智能家居博主测评后,高度评价这款激光雷达割草机,称激光雷达的 360° 全向感知彻底解决了传统割草机在复杂庭院中的导航、避障难题,夜间作业也毫无压力。他特别赞赏无需 RTK 基站的极简设定,通过 App 遥控即可完成地图规划,省时省力。 图片来自:YouTube @SmarthomeAssistent Lidar V.S. RTK 为什么割草机都在转向3D激光雷达技术? 海外庭院消费者对割草机的智能化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 RTK 割草机依赖 GPS 信号和预先安装的基站天线,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安装过程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基站设置,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疑增加了使用门槛。其次,树木和建筑物等障碍物容易导致 GPS 信号遮挡,使得定位丢失,导致路径规划不清晰、重复割草、遗漏割草等问题,影响割草机的正常运行。此外,基站天线还需要定期校准,这无疑增加了维护的麻烦程度。 MOVA 推出的全新割草机搭载了禾赛迷你型 3D 激光雷达 JT16,为割草机带来了革命性的改进: 开机即用:厘米级精准 3D 地图构建,用户可以遥控割草机器人建立地图边界,无需复杂的安装和调试。 全向感知:JT16 具备 30 米(@10%反射率)半径的探测距离与 360° 全景视野,实现全向感知。 全场景感知:不受天气、光线、信号影响,更好应地应对户外复杂条件。 智能避障:能够避让各类异形障碍物及非白名单障碍物,轻松“看见”移动中的人和宠物。 此外,防水保护、雨淋感应等贴心设计一应俱全,为智能割草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在多种使用场景中的表现有了全面的提升,极大地提升了割草机的智能化水平和使用体验。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庭院,激光雷达是机器人移动的最佳传感器 禾赛 JT16 的成功“瘦身”,将这项尖端技术真正带入了万元级的大众消费领域。这款重量不到 200g 的迷你型 3D 激光雷达,凭借小巧体积,实现了精确的环境建模和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单月 2 万台的交付成绩,充分印证了市场对这场草坪科技革命的热烈反馈。 作为机器人感知领域的“六边形战士”,3D 激光雷达在定位导航、全天候工况感知、复杂地形检测、空间环境监测和异形障碍物识别等方面展现出全能优势。禾赛科技通过将车规级技术普及化,成功让这项曾专属于自动驾驶的高端传感器,走进了智能生活的新赛道。 “我们预计 2025 年机器人市场,禾赛的激光雷达交付量将突破 20 万台,”禾赛科技机器人感知业务 VP 刘兴伟表示,“这不仅是割草机的升级,更是智能家居生态进化的重要里程碑。据公开数据推算,到 2029 年全球搭载 3D 激光雷达的机器人规模将达到 500 万台,环境感知能力将成为各类机器人的标配。” 悠闲地喝着咖啡而割草机在自主工作,这已不再是未来图景。激光雷达技术正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庭院智能化只是起点。作为机器人移动感知的最优解,这项技术即将开启更广阔的智能家居新时代。或许不久后,"修剪草坪"将只是机器人管家的基础技能之一。
禾赛科技
禾赛科技 . 昨天 1 1 370
技术 | 带你解析RZN2L CANFD数据收发缓冲区及例程调试笔记(1)
在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机器人等领域,CANFD(CAN with Flexible Data-Rate)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CAN,以适应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复杂的通信需求。本文将深入解析RZ/N2L CANFD模块的缓冲区机制,帮助工程师更高效地管理CAN消息,提高系统性能。(下面的内容主要涉及RZN2L CANFD外设手册的解读,篇幅较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收藏,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RZN2L CAN-FD模块提供高达8 Mbps的数据速率,支持丰富的缓冲管理机制(独立缓冲、FIFO缓冲、共享缓冲),提供完整的消息过滤、错误检测、消息路由及传输管理,同时具备低功耗模式和测试功能,适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自动化系统等需要高可靠性和高性能通信的应用。 请先看一下RZN2L硬件手册中关于发送/接收缓冲区的描述: 以下是对该截图内容的进一步解析: 概述 CANFD模块的消息缓冲区包括: RX普通消息缓冲区(Reception Normal Message Buffers) RX FIFO消息缓冲区(Reception FIFO Access Message Buffers) 共享IFO消息缓冲区(Common FIFO Access Message Buffers) TX普通消息缓冲区(Transmission Normal Message Buffers) RX消息缓冲区通过RX消息缓冲区寄存器访问。 RX FIFO缓冲区和共享FIFO缓冲区(RX模式、TX模式、GW模式)只能通过FIFO访问寄存器访问。 TX消息缓冲区,通过TX消息缓冲区寄存器访问。 FIFO模式说明 如果共享FIFO配置为TX模式,只能通过FIFO访问寄存器写入数据。 如果共享FIFO配置为RX模式或GW模式,只能通过FIFO访问寄存器读取数据。 未使用的消息缓冲区被读取时,值未知。 该图展示了消息缓冲区的具体分布, 结构如下: RX普通消息缓冲区 RXMB0~RXMB31 RX FIFO消息缓冲区 RX FIFO0~RX FIFO7 共享FIFO缓冲区 COM FIFO0~COM FIFO5(分别对应于Channel0和Channel1) TX普通消息缓冲区 TXMB0~TXMB127(分别对应于Channel0和Channel1) 重点理解 普通RX和TX缓冲区采用直接寄存器访问。 FIFO缓冲区需要FIFO访问寄存器进行读/写。 FIFO缓冲区的模式(RX/TX/GW)决定了其访问权限: TX模式:仅可写 RX/GW模式:仅可读 未配置的缓冲区读取时,其值未知。 下面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一下硬件手册中34.6.2的FIFO缓冲区。 FIFO缓冲区概述 CANFD模块提供固定数量的FIFO缓冲区,用于接收(RX)、发送(TX)和网关(GW)功能,适用于不同的CAN通道。 仅用于接收的FIFO缓冲区固定为8个。 每个CAN通道可配置3个共享FIFO缓冲区,这些缓冲区可用于: 发送消息(TX) 接收消息(RX) 网关(GW) FIFO缓冲区的配置选项 这些FIFO缓冲区可以启用或禁用,并且支持以下配置参数: Size(大小):FIFO缓冲区的容量,即可存储多少个CAN帧。 Interrupt structure(中断结构):是否启用FIFO相关的中断及其触发机制。 Message lost mechanism(消息丢失机制):用于处理FIFO缓冲区满时的消息丢失策略。 Message over write mechanism(消息覆盖机制):当FIFO缓冲区满时,是否允许新消息覆盖旧消息。 Location of the TXFIFO or GWFIFO(TXFIFO或GWFIFO的存储位置):决定TXFIFO或GWFIFO在CAN通道中的存放位置。 当接收帧超出数据字段大小时的处理 当接收到的CAN帧超出数据字段大小时,是否接收该帧取决于CFDGCFG.CMPOC位的配置,假如预设置的长度是32,消息拒绝的情况是整个数据帧全部不接收,截断的情况是只接收32长度的数据,超过的部分截断后不接收,仅保留配置好的长度数据载荷。 消息拒绝(Reject) 仅保留配置好的长度的数据载荷(Data payload cut) 重点解析 固定8个RXFIFO,同时CANFD每个通道有3个可配置的共享FIFO(RX/TX/GW)。 FIFO具备丢失、覆盖、存储位置、中断等机制,可适应不同需求。 需要正确配置CFDGCFG.CMPOC以处理数据字段超长的情况。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CANFD FIFO机制的配置和管理,对于优化CAN通信和提升实时性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解析一下普通消息缓冲区的一些基本用法: Normal RX Message Buffers功能 CANFD模块通过AFL(Acceptance Filter List,接收过滤器列表)将不同通道接收的帧路由到配置的Normal RX Message Buffers(常规接收消息缓冲区)。 缓冲区数量: 可配置范围:0x00(无缓冲区)至最大值=16×CAN通道数。 示例:2个CAN通道时,最大缓冲区数为32(0x20)。 配置寄存器:RX Message Buffer Number Register。 关键配置限制 AFL条目与缓冲区的匹配: AFL条目数量不可超过RX Message Buffer Number Register中配置的缓冲区数量。 风险提示:CANFD模块无内部检查机制,错误配置可能导致缓冲区溢出或消息丢失,需用户自行确保正确性。 数据字段大小与溢出处理 数据字段配置: 通过CFDRMNB.RMPLS[2:0]位配置,默认8字节,最大支持64字节。 溢出处理策略: 若接收帧超过配置大小,行为由CFDGCFG.CMPOC位决定: 拒绝消息(Message Rejecting)或截断数据(Data Payload Cut)。 配置注意事项 缓冲区数量:需根据实际通道数计算最大值(如3个通道时,最大缓冲区为48)。 AFL条目:必须与缓冲区数量严格匹配,避免超限。 数据截断风险:若系统要求完整数据帧,需将数据字段大小设为64字节(最大值)并启用拒绝消息模式。 潜在问题 若AFL条目配置超过缓冲区数量,可能导致未定义行为(如覆盖其他缓冲区数据)。 增加缓冲区数量会占用更多内存,需根据系统实时性需求平衡配置。 https://community-ja.renesas.com/zh/forums-groups/mcu-mpu/
瑞萨
瑞萨嵌入式小百科 . 昨天 260
方案 | 英特尔携手壳牌推出基于至强处理器的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打造业界领先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为数据中心用户在AI时代构建可持续、高效液冷的发展路径。 在AI和计算能力飞速发展的当下,数据中心对强大基础设施的需求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散热问题也愈发凸显,因此IT运维人员正在积极寻找高效、可扩展且可持续的散热方案。其中,液冷技术因其卓越的散热效果而备受青睐,据Dell’Oro Group1预测,到2028年,企业在液冷方面的投入将占数据中心散热管理收入的36%。然而,尽管浸没式液冷技术性能卓越,但由于业界仍缺乏经过验证且易于部署的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其推广和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数据中心液冷领域的关键挑战,英特尔携手壳牌全球解决方案公司(下称壳牌),成功验证了一套由Supermicro和Submer提供硬件支持的全套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实现高效、可靠的冷却提供范本。英特尔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认证方案在冷却效率和长期性能表现方面树立了行业标准2,同时该认证方案也适用于第四代和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为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英特尔数据中心研发实验室经过广泛测试和严格验证,将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强大性能与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领域的先进专业知识,在这一方案中进行了巧妙融合。该方案不仅能够助力数据中心顺利部署经过验证的高性能基础设施,同时也能满足当下AI和计算工作负载的需求。凭借这一认证,英特尔为至强处理器的单相浸没式液冷提供保修附加条款,以进一步增强业界对浸没式液冷IT基础设施以及壳牌浸没式冷却液在耐用性、效率和兼容性方面的信赖。 同时,英特尔也与壳牌共同探索未来合作契机,为采用壳牌冷却液的英特尔最新一代处理器提供认证。 “随着数据中心需求的不断攀升,经过英特尔认证的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将在提供节能、高效且可扩展的计算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重要成果不仅为未来的创新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数据中心拥有经过验证、随时可部署且值得信赖的冷却技术提供保障。 ——Karin Eibschitz Segal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 兼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临时总经理 在本次合作中,认证和验证是重中之重,这也为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了经过专业认证和实践检验的高效可信解决方案。本次双方的合作表明,通过英特尔推出的全面认证与质保体系,无需经历繁琐的概念验证阶段,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直接部署经验证的解决方案,一举实现性能提升、能效优化和环境影响降低的三重突破。 ——Selda Gunsel博士 壳牌集团首席技术官兼技术执行副总裁 注释 1详情请访问https://www.datacenterdynamics.com/en/opinions/immersion-cooling-systems-advantages-and-deployment-strategies-for-ai-and-hpc-data-centers/ 。 2与传统风冷技术相比,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最高可将电力需求降低近一半,可减少高达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高达99%的用水量。当与可再生能源及智能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相结合时,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的部署应用可以助力数据中心运营商实现可持续性能优化。相关数据来自:《数据中心全球浸没式冷却市场——增长、趋势与预测(2019-2024)》报告(Mordor Intelligence)以及壳牌内部评估。实际效益将因具体场地开发情况而异。
英特尔
英特尔中国 . 昨天 360
产品 | NL8902系列新品发布,高音质,JFET输入,双路音频运算放大器
日清纺微电子株式会社(Nisshinbo Micro Devices Inc.)推出了NL8902系列,这是一款适用于音频应用的高品质JFET输入双通道音频运算放大器。 近年来,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聆听音乐变得越来越便捷。 另一方面,在音频设备上欣赏高品质音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产品是一款JFET输入型音频运算放大器, 旨在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们将自主品牌“MUSES”深耕的高品质音频技术应用于这款市场上鲜有选择的运算放大器, 实现了音质、 特性和价格之间的完美平衡。 该产品适用于从入门级到高端的各种应用。 除了高品质音质以及JFET输入型所特有的低输入偏置电流和高压摆率之外,其对音频特性至关重要的噪声和失真特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平衡。 低输入偏置电流:10 pA 高压摆率:20 V/μs 输入噪声电压(噪声特性):10.0 nV/√Hz(频率 f = 1 kHz 时) 总谐波失真:0.0004%(频率 f = 1 kHz 时) 此外,该器件还具有高 EMI 抗扰度、相位反转抑制和单位增益稳定性,使其能够轻松在音频设备中实现高品质音质。 特点 1. JFET 输入型, 音质、 特性与价格完美平衡 我们自主品牌“MUSES”精心培育的高品质音响技术和卓越音频特性,能够忠实还原声音的细微差别。 输入级采用JFET输入型, 其音质备受赞誉。 我们凭借长期设计和制造高品质音频放大器的经验,并不断改进,最终实现了音质、特性与价格之间的完美平衡。 2. 易用性改进 该产品具有高抗电磁干扰 (EMI) 特性,不易受外部噪声影响,从而实现清晰稳定的音质。 此外,即使输入电压超出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其设计也能防止相位反转, 即使在输入电压突然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的输出。 该产品还具有单位增益稳定性, 适用于各种电路设计。 凭借其易用性和安全操作, 可轻松提高开发效率并实现高品质音质。 3. 小型高散热封装 (DFN) 采用散热性能优异的小型 DFN 封装,可在有限空间内安装,从而提升设备小型化和设计灵活性。 此外, 优异的散热性能即使在高功率输出下也能稳定运行, 因此该产品可实现高可靠性设计。 主要规格(详情请参阅数据表。) 应用 PC 音频、桌面音频 便携式音频播放器 便携式耳机放大器 汽车音响 专业音频
日清纺
芯查查资讯 . 昨天 275
方案 | Qorvo® Matter™ 解决方案新增三款QPG6200系列SoC
近日,全球领先的连接和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 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宣布拓展其QPG6200产品组合,全新推出三款Matter系统级芯片(SoC)。此次扩展的产品系列具有超低的功耗,并采用Qorvo独有的ConcurrentConnect™技术,可为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和物联网市场提供强大的多协议支持功能和无缝互操作性。 这三款全新的SoC与此前发布的QPG6200L SoC同属QPG6200产品家族,QPG6200L目前已与多家领先的智能家居OEM厂商合作量产,通过采用高能效架构和ConcurrentConnect™技术,可真正实现Matter over Thread、Zigbee和低功耗蓝牙®的并发运行。紧凑型QFN40封装可提供高达20dBm的发射输出功率,支持广泛的高性能智能家居应用。这一统一平台确保了全系列产品均具备高效可靠的多协议连接能力。 Qorvo副总裁兼连接系统事业部总经理Marc Pegulu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通过全系列QPG6200产品来扩展我们的Matter解决方案,涵盖从网关到传感器在内的全套智能家居设备,能够大幅提高客户产品的性能并加快其产品的上市进程。” QPG6200全系列产品均可通过软件配置发射功率,以满足全球法规要求。每个型号都经过优化以最大限度降低功耗,进而确保在电池供电和能量采集等广泛应用中实现领先的能效表现。全系列产品均具备新一代Matter功能、内置安全特性和超低功耗运行能力。下表列出了各个型号的主要差异: QPG6200L开发套件现已上市,全系列将于今年第三季度量产。
Qorvo
Qorvo半导体 . 昨天 220
技术丨大模型浪潮下,黑芝麻智能高性能芯片助力汽车辅助驾驶变革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的浪潮中,大模型技术的崛起为汽车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黑芝麻智能在高性能芯片和基础软件架构领域的持续创新,正全力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大模型全面助力辅助驾驶迈向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辅助驾驶智能化的关键力量。从智能底盘、智能座舱到辅助驾驶,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辅助驾驶领域,大模型能够实现端到端的决策控制,基于世界模型进行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大幅提升辅助驾驶系统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例如,DriveGPT4 和 DriveMLM 等模型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实现了更精准的环境感知和驾驶决策,推动辅助驾驶技术向更高级别发展。而在智能座舱中,基于 LLM/MLM 的多模态交互技术,如语音交互、舱内行为监控等,能够实现更自然、更智能的人车交互,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然而,大模型上车也对端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模块化方案在面对多模型、多任务时,往往存在模块间信息丢失、计算负担重、难以应对长尾场景等问题。例如,模块优化目标的不统一使得系统整体性能难以达到最优,而每个模块的最坏情况执行时间(WCET)难以精确控制,导致整体时延较大,这对驾驶安全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多模态大模型与世界模型:辅助驾驶的未来方向 多模态大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出现,为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融合视觉、语言等多种模态信息,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驾驶环境,提升辅助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例如,BLIP-2、LLaVA 等多模态模型在视觉问答、图像描述等任务中表现出色,为辅助驾驶中的场景理解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世界模型则通过构建虚拟环境模型,使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和学习,提升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从 2018 年的 World models 到 2024 年的 WorldDreamer 等,世界模型在辅助驾驶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为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黑芝麻智能:以技术创新引领汽车智能化 面对汽车智能化的挑战和机遇,黑芝麻智能积极投身于技术创新,致力于为行业提供高性能、灵活可靠的解决方案。 黑芝麻智能积极拥抱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推动架构从传统模块化向集成化、集中化、跨域融合升级,通过域控制器(DCU)、跨域多域控制器(MDC)、车载电脑(CCU + Zone)等的运用,为汽车智能化提供高效、灵活的硬件基础。武当系列芯片平台借助先进的封装技术和高速通信接口,实现了算力的灵活扩展和高效通信,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在芯片创新方面,黑芝麻智能武当系列和华山系列芯片,为辅助驾驶智能化提供强大算力支持。武当系列芯片凭借高性能、高安全性以及开源开放的特点,在行业内脱颖而出。以武当C1296 芯片为例,作为行业首颗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它集成了整车数据计算、自动泊车系统、安全信息系统等多种功能,为汽车智能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而华山系列芯片依靠九韶架构、BaRT 等先进技术,为辅助驾驶提供了高效的计算能力。 同时,黑芝麻智能充分认识到基础软件架构的重要性,积极研发面向未来的智能化基础软件架构。其开源基础软件参考实现符合《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 2.0》规范,为用户提供了标准化且可靠的技术底座。通过引入 Cloud Native、OTA、Model Based Design、SOA 等通信技术,基础软件架构更好地支持大模型运行和应用,为辅助驾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源生态与合作:共筑汽车智能化未来 黑芝麻智能深知开源生态对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回馈开源社区,并与众多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 通过代码开源和接口开放,黑芝麻智能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参与,促进了技术的快速传播和应用。目前,武当系列芯片的开源代码和开放接口,为开发者提供了灵活的开发环境,加速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上市进程。 此外,黑芝麻智能还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汽车智能化的持续发展。通过这种紧密的合作,黑芝麻智能构建了一个涵盖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等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为汽车智能化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黑芝麻智能将继续秉持创新无界、合作开放的理念,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开源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随着下一代高性能芯片和基础软件架构的持续创新,黑芝麻智能将为辅助驾驶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技术驱动力。
黑芝麻智能
黑芝麻智能 . 昨天 200
产品 | LDP02-28AYD2-AQ——保护汽车电子免受瞬态威胁
德欧泰克的LDP02系列是汽车和工业应用中抛负载保护的终极解决方案。这些先进的保护器件专门设计用于保护敏感电子设备免受负载转储事件引起的高能量瞬态影响,确保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它们采用行业标准,具有成本效益高的D²PAK封装,同时不降低性能或可靠性。 LDP02系列的关键特性包括宽工作电压范围、快速响应时间和卓越的钳制性能,能够有效吸收和耗散瞬态能量。LDP02系列具有坚固耐用的设计,符合ISO 7637-2和ISO 16750-2等国际汽车标准,可确保在最苛刻的环境中提供最佳保护。 控制单元模块、电源分配系统和其他汽车电子设备。LDP02系列结合了效率和可靠性,可保护任何设备免受突发电压尖峰的影响。
德欧泰克
德欧泰克半导体 . 昨天 225
产品 | 豪威集团推出车载Camera SerDes产品OTX9211和OTX9342
豪威集团,全球排名前列的先进数字成像、模拟、显示技术等半导体解决方案开发商,正式推出全新2Gbps SerDes系列产品,包括加串器OTX9211和解串器OTX9342。目前,该系列产品已获得国内多家车厂及Tier1的项目定点。 OTX9211和OTX9342 2Gbps车载摄像视频加/解串器主要应用于环视/周视/后视、驾驶员检测系统(DMS)/乘客检测系统(OMS)、流媒体后视镜等智驾/座舱系统的高速传输场景。加串器OTX9211支持DVP输入,最大带宽116MHz,支持最大分辨率1920×1536,同时支持RAW8/10/12/14/16/20/24、YUV8/10/12、RGB565/888等格式,覆盖了市场上100万-300万像素主流摄像头的参数规格。解串器OTX9342最多支持4路加串器输入,以及最高2.5Gbps/lane 2*2lane或1*4lane MIPI D-PHY TX输出。 豪威集团SerDes产品已联合国内外多家智驾/座舱SoC方案商,完成硬件及软件的适配工作。在SerDes外围电路方面,豪威集团联合包括PoC电感在内的多家国内方案商,共同打造高稳定性、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客户的系统成本并显著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真正做到了一站式服务支持。 豪威集团产品经理况华旭表示:“当前汽车市场对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需求急速增加,SerDes作为其高速传输解决方案, 其需求同样剧增。豪威集团在SerDes系列产品积累了丰富的IP资源,涵盖此次推出的2Gbps,到后续的6Gbps以及12Gbps。至此豪威集团凭借其在车载CMOS领域的产品开发经验、市场布局以及客户基础,横向拓宽并推出了包括SerDes,PMIC,MCU以及SBC等在内的车载解决方案,赋能豪威集团提供车载Total Solution”。 OTX9211和OTX9342芯片设计、晶圆与封测等实现了全国产化供应链,保障车厂及Tier1的供应链稳定及安全要求。 OTX9211和OTX9342 在产品性能方面较国内外现有方案实现了多项优化设计,尤其在传输稳定性上表现突出: EMC的RE/CE可达到class 5 level、CCC/ICC/BCI/RI等测试项均通过functional A标准,同时 ESD性能做了加强及优化。OTX9211和OTX9342对传输信号补偿做了优化设计,可支持最长26米同轴以及10米STP连接传输,同时支持最多4个线内线缆连接器的传输要求,可满足车内主要应用场景。 OTX9211和OTX9342满足AEC-Q100 Grade 2以及ASIL-B功能安全等级。同时,针对部分车厂提出的HTOL等测试项的延长测试要求,豪威集团已完成加强测试并全部通过,为客户带来更稳定、更安全的产品。 豪威集团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6Gbps SerDes系列产品,该系列将满足300万~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的智驾/座舱应用需求。 OTX9211和OTX9342现已进入量产阶段。
豪威集团
豪威集团 OmniVision . 昨天 360
- 1
- 2
- 3
- 4
- 5
- 6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