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电动化、智能化和便携式设备需求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作为主流能源来源,已成为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工具的核心。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电路正面临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快充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如何实现高效的电池管理,确保电池在高负载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设计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MOSFET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元件,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功效和稳定性。东芝一直致力于为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提供高性能的MOSFET解决方案,尤其在降低导通电阻方面,SSM14N956L代表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又一重要创新进展。
低导通电阻,提升功率效率
SSM14N956L是东芝MOSFET产品系列中的新成员,是一款专为移动设备锂离子电池组设计的低导通电阻产品,与此前发布的SSM10N954L和SSM6N951L类似,均采用了微工艺技术,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导通电阻。
SSM14N956L的源极-漏极通道电阻的典型值为RSS(ON)=1.1 mΩ(@VGS=3.8 V),这一特性使其在高电流条件下能够显著降低功率损耗,在锂电池保护电路中,低导通电阻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流通过MOSFET时的电压降,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能效。
在快充应用场景中,电流密度较高,对MOSFET的导通电阻要求更加严格。低导通电阻不仅有助于减小热量产生,还能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这对于提高充电速度、延长电池寿命以及提升设备安全性至关重要。
SSM14N956L的其他亮点解析
除低导通电阻外,SSM14N956L还具备低栅源漏电流,即使在较高的栅源电压下,其漏电流依然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IGSS最大值仅为±1 μA(@VGS=±8 V)。在锂电池保护电路中,MOSFET的栅源漏电流对待机功耗有着直接影响。较低的漏电流意味着在设备处于待机模式时,系统能耗更低,从而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这一特性对于便携式设备尤为重要,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需要长时间待机的应用场景。随着设备对低功耗技术要求的提高,SSM14N956L凭借其低栅源漏电流,为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了更高效的能量管理方案。
超薄封装设计,满足小型化需求
现代移动设备不断追求更小巧、更轻便的设计,因此电子元件的体积和厚度成为了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SSM14N956L采用的TCSPED-302701封装,尺寸为2.74 mm×3.0 mm,厚度仅为0.085 mm(典型值)。这一超薄小型化封装,不仅满足了空间受限的设计需求,还能有效降低电路板上的布局复杂度。此外,这种封装还支持更高的散热效率,避免了过热对系统稳定性和电池性能的负面影响。
SSM14N956L采用的共漏极结构,由于其较低的开关损耗和简化的驱动需求,特别适合用于高效、可靠的电池保护电路设计。
应用场景
自2023年5月发布以来,SSM14N956L已经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市场反馈。SSM14N956L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办公和个人设备中,特别是采用锂离子电池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宝、可穿戴设备、游戏控制器等。
总结
东芝SSM14N956L MOSFET优异的性能和小型化封装使其成为移动设备电池保护电路的理想选择。未来,东芝将持续致力于MOSFET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断推出更高性能、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