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内容速览:
1. 三星:DDR5升级至256GB,HBM解决方案支持IP集成
2. 长江存储:升级至Xtacking 4.0,推出更大容量QLC NAND Flash产品
3. 铠侠:提供更大容量和更快速度的NAND Flash产品
4. 美光:提供全链路AI应用存储产品
5. 闪迪:为AI终端设备提供存储产品
6. Solidigm:满足不同AI负载需求的存储产品
7. 江波龙:一站式产品组合,满足AI本地化部署
8. 主控:更多针对AI应用的低功耗高性能主控产品
这两年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AI,今年以前大家关注的主要是云端的AI,是需要大量GPU来实现的大算力AI系统,虽然有厂商在推嵌入式的AI,但应用范围相对有限。自从1月20日DeepSeek推出R1大模型之后,又给AI领域添了一把火,让市场对AI的热情更高了。因为,DeepSeek R1大模型瞬间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机会,让AI大模型不再是大公司的专属,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可以部署大模型。
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存储正在成为支撑AI算力落地的关键底座。而AI的发展对存储提出了三个核心需求,即大容量、高吞吐量和低延迟。AI在对存储提出新需求的同时,也给存储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在3月12日的MemoryS 2025上,CFM闪存市场总经理邰炜就认为,正是因为AI的推动,2024年存储行业迅速走出了阴霾,市场规模突破历史新高,达到了1670亿美元,其中NAND Flash市场规模达696亿美元,DRAM市场规模达973亿美元。同时在容量方面,2025年NAND Flash和DRAM bit容量需求较2024年分别增长12%和15%。
图为2024年存储市场,如果 从应用方面来看,服务器市场成为了存储器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024年服务器NAND Flash的容量暴增了108%,服务器DRAM和HBM分别增长了24%和311%。 在AI的推动下,AI PC和AI手机概念应运而生,对存储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再加上智能驾驶开始普及,存储系统有望从汽车的辅助部件蜕变为智能汽车的核心战略资源。
面对AI需求的推动,各大头部存储器厂商正逐渐减少旧产能,聚焦先进制程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的迁移,更侧重于HBM、1c、1γ,以及200层、300层NAND Flash技术等先进产能,更是推出了更多适用于AI时代的存储器产品。
在AI时代,存储器需要满足高带宽和低延迟、大容量和高扩展性、存算融合、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低功耗等特性。邰炜在分享中表示,目前主流服务器平台已经全面支持DDR5和PCIe 5.0。而由于数据中心侧重对整体TCO持续优化,低功耗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出现了基于LPDDR的LPCAMM,而面对有限空间和更高密度存储的需求SOCAMM的概念开始出现。此外,基于CXL 3.0接口存储器的出现,将会让内存池化进入实用阶段。当然,当前炙手可热的HBM产品发展速度更是迅猛,自从2024年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后,随着2025年NVIDIA GPU架构的再次升级,将带动HBM从HBM3正式进入HBM3E,HBM4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MemoryS 2025上的存储厂商们都有展示哪些适合AI应用的存储器产品吧!
三星:DDR5升级至256GB,HBM解决方案支持IP集成
在MemoryS 2025上,三星展示了多款针对AI应用的存储器产品。比如16通道的PCIe 5.0 SSD产品PM1753,可用于处理大量写入负载和大规模训练数据,为AI应用提供强大的性能支持。
在市场关注度最高的HBM方面,三星推出了定制化的HBM4解决方案,支持客户IP集成。在DDR5 RDIMM方面,由于市场在寻找128GB甚至更高容量的产品,因此,三星推出了目前最大单一芯片DDR5 RDIMM 32Gb,可以最高实现256GB DDR5内存,满足AI算力需求。
由于DDR5 MRDIMM可以让DRAM的速度更快,三星最初研究该技术主要是当做一项概念性技术来研究的,但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对此产品感兴趣。 三星预计今年可以推出512GB的DDR5 MRDIMM产品,该产品将采用2U外形尺寸和32Gb基础的TSV内存控制器设计,速度将超过12.8Gbps。
三星认为CXL技术目前还没有那么成熟,但如果CXL的生态建设起来之后,构建异构计算生态,推动GPU与CPU共享大容量DRAM池。此外,三星推出UFS4.1存储方案,支持智能手机运行百万级参数AI模型,并发布面向PC的8TB AI专用SSD,兼顾高容量与散热设计。其大容量SSD产品线已覆盖16TB至256TB,为AI训练与数据中心提供底层支持。
长江存储:升级至Xtacking 4.0,推出更大容量QLC NAND Flash产品
长江存储是2016年成立,重点发展NAND Flash产品的存储器公司。2018年,长江存储首次推出全新架构“Xtacking”,中文名叫“晶栈”,这种架构把存储的阵列和存储的外围逻辑电路分别设计加工制造,然后再用混合键合方式牢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这种架构有三大特点:更快的IO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更高的品质可靠性。
提出Xtacking到今天经历了6年,也经历了四代技术架构的演进,从Xtacking1.0到Xtacking4.0,长江存储将NAND的IO接口速度从800兆提升到了3.6G,也通过这种创新的架构和更先进的工艺提高着其存储密度,以及存储的可靠性。
基于Xtacking4.0架构,长江存储推出了TLC和QLC的产品,其中TLC的产品有X4-9070,该产品的IO速度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了50%,最高可以达到3600MT/s,它的存储密度提高也大于36%。与它前面两代产品有着相同的架构,所以和存储主控的搭配是非常的有效率、非常快的可以使用。基于这款产品长江存储有一个零售品牌,就致态,它是一个PCIe 5.0满速产品,且2024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批量出货。
其QLC产品是X4-6080,其单颗芯片的容量达到了2Tb,HDP封装容量可达4TB。 其IO速度提升了50%,吞吐量提升了147%,耐久度提升了33%。
据长江存储介绍,长江存储的存储解决方案产品系列分为三个产品线,有满足于手机、平板、电视机顶盒等等IoT需求的嵌入式产品线;满足笔记本、台式机各种容量规格的消费级产品线;以及应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等场景的企业级产品线。其中很多产品都已经量产。
比如其嵌入式产品线,就有目前市面上主流的UFS4.1嵌入式闪存芯片UC420,这是长江存储首颗1TB UFS产品,采用了0.85mm超薄封装,支持折叠机机型,满足各AI旗舰手机特色功能定制。
在消费级产品线,长江存储有基于PCIe 5.0的PC550,其性能达到了10GB/s,兼容主流的AI PC平台,采用了4通道DRAM架构,可以满足低功耗和高功耗比。同时,它是单面设计的DRAM产品,散热性能更好,适合旗舰型轻薄笔记本电脑。
企业级产品线方面,长江存储的全新PCIe 5.0产品是PE511,该产品基于Xtacking4.0架构,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这款产品性能对比上一代产品有100%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16T、32T的大容量规格。它的耐久度对比上一代产品有20%的提升。企业级的SSD比传统的企业级的机械硬盘毫无疑问有好几个好处,首先,它具有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延时,对于AI的预处理、AI的推理以及AI等等的计算有显著效率的提升。其次,在企业级的SSD方面它有更高的存储密度、更大的单盘容量,这样可以让提高机架的存储密度,降低数据中心成本。三是,企业级SSD可以给带来跟低的功耗,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铠侠:提供更大容量和更快速度的NAND Flash产品
铠侠在NAND Flash存储器方面,一方面在持续深耕其BiCS技术,去年推出了BiCS8和BiCS9技术,今年推出了BiCS10技术,可以实现332层的NAND Flash;另一方面就是接口,预计明年会推出PCIe6.0的固态硬盘产品,PCle7.0的样品将于2028年出现,并且于2029年进行部署。PCle5.0的流行期将持续至2027年。
铠侠BiCS技术路线图将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使用更高层数和高密度的先进存储单元,其二是采用折旧存储单元的部分,这两个方向均能实现更低的成本。其中,BiCS10属于第一个技术分支,通过更先进的存储阵列实现更高的密度和更高的性能,能够支持PCIe 6.0和PCIe 7.0;BiCS9属于第二个技术分支,其存储阵列采用折旧产线生产,搭配最新的CMOS制程,支持PCIe6。
容量方面,铠侠在2024年夏天就推出了BiCS8技术的2Tb QLC NAND Flash产品,可以制作成小型11.5×13.5毫米4TB封装的SSD。而如果做成2.5英寸的企业级SSD,容量可达122TB。此类大容量的SSD非常适合AI类应用。
美光:提供全链路AI应用存储产品
随着大语言模型规模不断扩大、GPU算力不断提升,高性能内存成为释放GPU强大算力的关键因素。美光在AI预训练、后训练,以及推理等阶段都有相关的产品。比如不久前,美光就宣布其1γ DARAM产品开始出货。美光1γ DRAM节点将首先应用于其16Gb DDR5 DRAM产品,并计划逐步整合至美光内存产品组合中,以满足AI产业对高性能、高能效内存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该款16Gb DDR5产品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9200MT/s,与前代产品相比,速率提升高达15%,功耗降低超过20%。
美光在数据中心方面的产品包括美光9550 NVMe SSD,集成了其自有的控制器、NAND、DRAM和固件,凭借14.0GB/s 的顺序读取速率和10.0 GB/s 的顺序写入速率,提供出色的性能,与业界同类SSD相比,其性能提升高达 67%,为AI等要求苛刻的工作负载带来业界领先的性能表现。此外,其随机读取速率达到3,300KIOPS,比竞品提升高达35%,随机写入速率达到400KIOPS,比竞品提升高达33%。美光6550 ION SSD容量达到了60TB,是业界首款E3.S和PCIe5.0 SSD,适用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它在功耗20W的情况下,实现了12GB/s的传输效率,为数据中心的性能和能效树立了新的标杆。HBM产品方面,其12层HBM3E产品已经量产,在今年1月份,有业内人士爆料美光16层HBM3E产品也正在准备量产。
此外,其LPDDR5x和DDR5产品在数据中心也都有大量应用。
个人电脑产品方面,美光的GDDR7产品已经被NVIDIA应用在了其最新的RTX50系列显卡中。美光4600 PCIe 5.0 NVMe SSD采用美光G9 TLC NAND技术,是美光首款PCIe 5.0客户端 SSD。该SSD具备14.5GB/s的顺序读取速率以及12.0 GB/s的顺序写入速率。凭借其强劲的性能,用户可在不到一秒内将大型语言模型(LLM)从SSD加载至DRAM,显著提升AI PC的用户体验。
在AI模型加载方面,与PCIe 4.0 SSD相比,4600 SSD可将加载时间最高缩短62%,确保LLM及其他AI工作负载的快速部署。
移动设备方面,美光在3月初宣布了其首款基于G9工艺节点的UFS4.1智能手机存储解决方案开始出货,芯片容量将涵盖256GB至1TB,适用于超薄和折叠屏智能手机,为设备带来更多本地人工智能功能。
汽车存储一直是美光的长项,其带有增强型ECC功能的车用LPDDR5x产品开始在汽车上得到采用。美光新推出的LPDDR5X DRAM支持DLEP并兼容JEDEC,可满足汽车应用的严格要求。该产品的生命周期超过五年,能在极端温度范围内运行。
闪迪:为AI终端设备提供存储产品
两周之前才正式从西部数据分拆出来的闪迪(SanDisk)专注于提供闪存解决方案及先进的存储技术。在移动端,闪迪的UFS4.1存储解决方案——iNAND MC EU711嵌入式闪存驱动器,面对AI在终端上的应用发展,为用户带来了优化的移动存储体验。
在数据中心领域,企业级PCIe 5.0解决方案凭借其卓越的随机读写性能和能耗效率,正在AI模型训练、推理和AI服务部署阶段中发挥关键作用;而大容量企业级固态硬盘也在存储密集型应用场景中备受青睐。闪迪正通过战略性的技术规划和产品布局,为不同领域的用户量身打造闪存解决方案,助力用户把握AI时代下的新一轮数字发展机遇。
Solidigm:满足不同AI负载需求的存储产品
SK海力士在2021年从英特尔收购其NAND Flash和固态硬盘事业部后,NAND Flash合并进了SK海力士,固态硬盘事业部则以全资子公司Solidigm运营,今年3月份,在SK海力士支付完最后一笔款项后,将完成最终交割。
Solidigm成立之后,继承了英特尔的传统并结合SK海力士全球业务规模,同时拥有浮栅 (Floating Gate)和电荷捕获(charge trap)技术。这两年来,SK海力士和Solidigm的业务整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该公司还有了中文名字,“思得”,思者无域,行者无疆,所思即所得。自去年开始,很多地区数据中心企业级客户都在加大AIGC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空间、能耗、算力与存力问题凸显,企业级QLC SSD等产品迎来发展新机遇。Solidigm在QLC领域布局已久,自2018年以来,Solidigm已累计出货超过100EB的QLC产品。Solidigm亚太区销售副总裁倪锦峰表示:“国内很多领先公司已经在非常积极地研究使用大容量SSD来替换HDD,以解决能耗、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效率。”
对于AI应用中的存储产品,在数据采集和存档阶段,需要高密度、高读写性能,Solidigm的大容量企业级QLC NAND Flash固态硬盘D5-P5336能很好地胜任,该产品最大容量可达122TB。而在数据准备、训练、heckpointing, 推理等阶段,对容量密度要求不高,但对读写性能有较高要求,那么PS1010 Gen5 PCIe,或者已经非常成熟的P5520 TLC,以及P5430高性能QLC SSD也可很好满足需求。存力建设离不开高性能、高密度、高可靠的SSD产品。
Solidigm拥有广泛的SSD产品序列,满足AI不同负载的需求。比如他们去年发布的PCIe 5.0 SSD产品D7-PS1010/PS1030,它具有超高的性能,领先的能效比,以及丰富的产品特性。它专门为AI data pipeline做了架构优化,从而能大幅提升性能。这款SSD支持E3.S和U.2两种外型规格。
江波龙:一站式产品组合,满足AI本地化部署
近年来,江波龙在企业级存储研发领域成果斐然,开发了包括MRDIMM、PCIe eSSD、SATA eSSD、RDIMM等在内的全系列企业级存储产品。面对AI趋势,公司凭借规格、固件、硬件、高阶测试、生产方案等全栈定制能力,提供一站式AI本地化部署解决方案。比如在PCIe eSSD方面,可以提供1.6TB至7.68TB容量的SSD;DDR5 MRDIMM的存储容量最大可以做到256GB,速度高达8800MT/s;DDR RDIMM的最大容量可达128GB。
此外,江波龙还自研了主控芯片,从2024年的eMMC主控和SD主控,到2025年发布的UFS主控和USB主控,公司不断丰富自研主控矩阵,核心IP自主设计研发,为产品性能带来了跨越式提升,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创新存储方案的选择。
基于其自研的WM7400主控,江波龙推出UFS 4.1,采用国际先进Foundry工艺,并融合了第三代Prime LDPC等多项高可靠特性,可同时支持TLC和QLC NAND Flash。该产品采用高性能芯片架构,内置了主机碎片化整理技术、写加速2.0、写融合、映射表缓存压缩等创新特性,同时具备更优的H8待机功耗及能效比,顺序读取速度高达4350MB/s,随机读写速度高达750K / 630K IOPS,容量最高可达2TB。其“满血”性能领先业界同类型产品,助力端侧AI产品(如AI手机、AI平板、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在复杂应用中实现实时决策,畅享流畅体验。目前,该产品已在业界多个主流平台完成兼容性测试。
主控:更多针对AI应用的低功耗高性能主控产品
为了应对AI对存储产品提出的高吞吐量、低延迟、低功耗、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要求,存储主控厂商开始思考应对之策。在慧荣科技CAS(终端与车用存储)业务群资深副总裁段喜亭看来,主控行业必须要加速主控技术的升级,需要跳脱传统主控设计的方式。慧荣推出四大创新方案:通过智能数据分层管理(FDP技术)提升存储效率与成本优势;采用NANDXtend纠错专利技术强化QLC可靠性;依托先进制程与多模态操作实现超低功耗;结合分布式架构支持大容量QLC与6/8-Plane NAND。此外,慧荣MonTitan企业级PCIe 5.0解决方案、SM2508 PCIe 5.0主控等产品矩阵,全面覆盖云端到终端场景,助力合作伙伴应对大模型数据挑战,抢占AI存储先机。
而群联UFS4.1主控PS8361已经通过了联发科技天玑9400验证,其UFS5.x主控即将推出;TLC与QLC方案已经准备就绪。其PS5022已经获得ISO26262 ASIL-B Compliance车规认证。
针对多样化需求,联芸科技未来将构建起覆盖企业级 / 消费级 SSD、嵌入式 UFS 的完整产品体系。特别推出的 PCIe5.0 主控芯片家族成为亮点——MAP1806支持 16TB 超大容量,峰值性能达 14.8GB/s,随机读写超 3M IOPS;MAP1802通过低功耗设计,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显著延长 AI PC 续航。
平头哥的镇岳510已经在阿里云EBS规模上线,大幅提升了整体系统的IOPS和吞吐带宽,更大幅优化了IO延迟,实现了读写混合场景下,比行业其他主控时延压缩92%。镇岳510为存储解决方案商提供了新的选择,助力忆恒创源打造业界首款具有100万IPOS 4K随机写性能的PBlaze7 7A40 系列企业级SSD,支持得瑞领新开发首款PCIe 5.0 NVME SSD产品,使其能效比相比上一代PCIe4.0产品提升70%,此外正在与佰维存储展开系列合作,相关产品也将陆续面世。为深度贴合AI应用生态,大普微持续深化高性能PCIe Gen5 SSD、企业级QLC SSD和数据压缩存储解决方案,推出R6101C 企业级 NVMe SSD、PCIe5.0 SLC SSD等创新产品,为数据中心和AI应用赋能。FADU的PCIe6.0主控芯片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流片。
结语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企业和产品,还有很多存储企业也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比如康盈半导体针对AI眼镜应用推出了ePOP嵌入式存储芯片,该芯片将eMMC与LPDDR集成在一个封装内,不仅体积更小,性能也更为强劲。通过垂直搭载在SoC上,ePOP节省了60%的空间,厚度最低仅0.8mm,支持LPDDR3/4X多品类组合,提供8GB+8Gb、16GB+8Gb、32GB+8Gb、32GB+16Gb等多种容量配置。
目前,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AI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成为行业内的热门选择。相信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业界将会推出更多适合AI应用的存储产品,这里罗列的产品仅仅是冰山一角。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