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规(EAR),要求前段半导体制造工厂和外包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厂商(OSAT)对使用“16/14nm节点”或以下先进制程节点的芯片进行更多尽职调查程序。该出口管制新规在正式公布15天后,即北京时间2025年1月31日正式生效。
据外媒2月7日报道,近日台积电已经向很多中国IC芯片设计公司发出了正式通知,16/14nm工艺也将严格限制使用。具体的措施是,从2025年1月31日起,如果客户的16/14nm及以下工艺的相关产品,不在BIS白名单中的“Approved OSAT”进行封装,而且台积电没有收到该封装厂的认证签署副本,这些产品将被暂停发货。
很明显,台积电此次的举措是在配合美国1月份公布的最新出口管制法规。根据BIS公布的最新清单,获得批准的OSAT白名单共有24家企业,包括美国厂商安靠(Amkor)、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英特尔、IBM等;中国台湾厂商台积电、日月光控股、联电、力成、全智、瑞峰半导体、矽格、欣铨、以及微矽电子;再加上韩国的三星电子等厂商。

目前,多家受影响的IC设计公司都确认消息属实,确实需要将规定内的芯片,转移至美国BIS批准的封测厂进行封装。此外,还有部分中国IC设计公司被要求,将部分敏感订单的流片、生产、封装、测试全部外包,而且在整个生产流程中,IC设计公司本身不能进行任何干预。

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
中国IC设计公司在台积电流片的产品,有些是在位于中国境内的中国台湾封测厂进行封装的,比如日月光中国厂等;有些是在中国境外的封测厂进行封测,比如安靠,韩国的封测厂等;也有些是在中国本地封装厂进行封测的。本次台积电出台的限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中国IC设计公司的16/14nm及以下的芯片,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的封装厂进行封测的,全部都暂停发货,即使是日月光、矽品等的中国境内封装厂也不行,必须要在美国BIS白名单上的封装厂才可以,这些封装厂全部都在中国境外。
从短期来看,中国IC设计公司的产品发货一定会受影响,延迟出货是必然的,还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因为如果中国IC设计公司的16/14nm芯片是在台积电流片,但在中国境内封装的,此时就必须赶快找境外封装厂进行转单。但芯片封测转单不是今天说转,明天就能转过去的,需要考虑许多问题,比如,境外的封装厂愿不愿意接单?产能如何重新配置?产品的良率,认证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系列程序走下来,国内IC设计公司的产品交货时间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中长期来看,在过去三年里,美国一直都在稳步采取措施,限制我国获取先进计算机芯片的能力,特别是AI芯片的获取能力。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延缓我国在研发先进AI模型上的进步速度。
但就算美国严格限制,中国在AI模型方面依然取得了不少的进步,比如DeepSeek最近几周发布的AI大模型产品引起了全球关注,这让美国的面子有点挂不住。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美国接下来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芯片管制措施,进一步控制我国获得AI芯片的能力。
现在在美国的压力下,台积电出台新的措施,目的就是让所有16/14nm以下芯片从前段到后段的生产过程都要透明化,甚至不让中国客户插手和过问,就是为了防止利用白手套策略采购芯片。台积电只是第一家,后面三星,英特尔等其他晶圆代工厂商可能也会出台类似的措施。
这可能是我国先进工艺上的重要事件,这几年我国一直在高科技领域大量投入,特别是在先进工艺上投入很大,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美国的限制。但如果我国16/14nm产品如果按照台积电的新限制,从投片、生产、封装、测试全部委外,将中国本地生产商隔绝,中国距离一直想要做到的半导体自主可控目标会越来越远。因此,这必然会倒逼我国半导体产业加快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的步伐。一方面,我国晶圆厂、封装测试厂将迎来发展机遇,加快加大16/14nm工艺技术的研发,争取早日达到自主可控的目标。另一方面,IC设计公司也将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更先进的芯片设计技术,减少对国外先进工艺和封装的依赖,就像春节期间的DeepSeek事件一样,穷则变,变则通。
芯查查观点:
1.影响产品领域:16/14纳米以下的芯片因其先进的工艺技术,拥有更高的性能与能效比,智能手机、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汽车、高性能计算(HPC)、物联网(IoT),都是必须使用14nm以下芯片的领域。
2.短期应对策略:加大囤货量,尽量减少欠料缺口,同时与客户做好沟通,争取调整计划的时间,减少产品和客户的丢失。
3.长期应对策略:企业需要快速调整战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技术突破路径,面对断供,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如转向算力租赁平台、加强与国内代工厂的合作,转单与已获得美国商务部批准的封装测试企业合作,确保产品能够顺利封装和测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