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品牌故事 | 一个音乐爱好者成立的半导体企业——罗姆成长史

来源: 芯查查资讯 作者:程文智 2024-12-09 10:10:24

ROHM是ROHM Co., Ltd.的简称,中文名叫罗姆半导体集团,又称罗姆,成立于1958年9月17日,总部在日本京都市右京区西院沟崎町21号。 罗姆2023年度(截至2024年3月31日)营收为4,677.8亿日元(约226.6亿元人民币),员工总人数为23,319人,其中研发人员3,022人,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为9.5%,拥有专利约9,500件,其中日本约4,200件,国外约5,300件, 其产品数量官网公布的超过1万种。


此外,罗姆还提供数10万种定制产品。 其主要产品包括电阻器、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晶体管、SiC功率元器件、GaN功率元器件、传感器IC、电源管理IC/电源IC、电机驱动器IC,以及微控制器等。罗姆的创始人是佐藤研一郎,1954年,23岁的佐藤研一郎跟亲戚借了4万日元(当时约为111美元),创办了东洋电具制作所。1958年在京都正式成立了株式会社东洋电具制作所,出任社长。1967年和1969年逐步进入了晶体管、二极管和IC等半导体领域,随后进入美国、中国等地。1981年改称“罗姆”,经过近70年的发展,罗姆发展成了在日本有21个网点,海外有76个网点,总共23个制造基地的全球性半导体公司。

 

接下来请跟随芯查查一起探究一下罗姆的成长史吧!

图片来源:ROHM官网,下同。

初创阶段: 从爱好音乐到改投电子行业

故事要从1954年说起。
 

那一年,刚从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毕业的佐藤研一郎,跟亲戚借了4万日元,在京都的西阵开设了东洋电具制作所,与三个朋友一起在一个仓库棚里开始制造电阻器,并挨家挨户地推销自己的产品。
 

其实,1931年出生的佐藤研一郎从小的爱好是音乐,他的父亲是新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母亲也爱好弦乐器。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六岁开始就在学习钢琴了。
 

只是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从战后复苏,经济飞速发展,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的需求猛增。在立命馆大学上学的佐藤研一郎学习之余,在一家收音机店里兼职赚零花钱,在兼职过程中, 他注意到收音机里有一个特定的元件总是出问题,那个元件就是电阻器。
 

爱思考的佐藤研一郎在修理收音机的同时,决定自己开发一种电阻器。一年后,他真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碳膜固定电阻器,并获得了专利。
 

此时,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商机,认为未来的电子产品必然离不开电阻器,于是便开始将其大学时候开发的电阻制作了出来,投入市场。

 

成立公司,从电阻器到半导体

赚到了第一桶金后,1958年9月17日,佐藤研一郎在京都成立了株式会社东洋电具制作所,自己出任社长,开始了公司化运作,生产电阻器这个不起眼的小零件。此时,他不再是个体户了。

有了公司后,技术研发也没有落下,新的公司在1962年开始自制电阻自动装配机,1963年开发出来了金属皮膜电阻,并投入市场;1965年引入了品质管理;1965年引入品质管理;1966年成立ROHM Wako株式会社,并制定了企业目的、经营基本方针。

 

随着20世纪60年底电子产品需求暴增,佐藤研一郎也开始不满足于只做电阻器这一个产品了。于是罗姆开始向半导体进军。  

  • 1967年 ,开始进入二极管、晶体管等分立元件领域,并开始了开关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开发和销售。
  • 1968年,完成二极管阵列及二极管矩阵的商品化。
  • 1969年,成立ROHM Apollo株式会社,并开始IC的开发。
  • 1971年,成立第一家进入美国硅谷的日本企业,在硅谷开设了IC设计中心ROHM Electronics GmbH,并开始了晶体三极管的开发研制及销售。
  • 1972年,在韩国成立ROHM Korea Corporation,进入韩国市场。
  • 1973年,开始发光二极管与网络电阻器的开发和销售。
  • 1974年,在中国香港成立ROHM电子香港有限公司,布局中国市场;并开始热敏打印头的开发和销售。
  • 1976年,开始矩形贴片电阻器的开发和销售。
  • 1977年,开始整流二极管的开发和销售。
  • 1979年,成立ROHM Electronics Asia Pte. Ltd. (RES DIVISION),公司商标由R.ohm改为ROHM。
  • 1980年,完成齐纳二极管的开发和研究。
  • 1981年,成立ROHM Fukuoka株式会社,开始开发MOS IC。而且注册公司名由东洋电具制作所改为ROHM Co., Ltd.,公司正式更名为罗姆半导体集团。商标的“R”代表公司初始产品项目电阻器(Resistor),同时代表可靠性(Reliability),“OHM”代表电阻测量单位欧姆(Ω)。
  • 1982年,成立半导体研究中心。
  • 1983年,在大阪股票交易所大证二部上市。
  • 1985年,开发了使用4字节和8字节原始CPU的微控制器。
  • 1986年,开始电容器的销售;开始集成IC的开发和销售;成立研究和开发中心(现在的LSI开发中心);在大阪股票交易所升级至大证一部。
  • 1987年,成立ROHM电子台湾有限公司和泰国关联制造会社。
  • 1989年,在东京股票交易所东证一号上市;成立LSI研究中心;在菲律宾成立关联制造公司等。
  • 1990年,成立美国技术开发中心。
  • 1993年,在天津成立关联制造公司。

 

投入SiC,致力于提升功率器件效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罗姆就开始押注SiC功率半导体。他们不仅投入巨资进行研发,还在全球市场推广自己的SiC器件,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工业应用中。
 

罗姆也成功吸引到了丰田等汽车厂商的注意,当时丰田在推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迫切徐奥更高效和节能的功率器件,罗姆的SiC功率器件刚好契合这一需求,因此罗姆成为了丰田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当然,罗姆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还通过多次并购,丰富自身的技术和产品。

1967年 

开始进入二极管、晶体管等分立元件领域,并开始了开关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开发和销售。

 

2008年

罗姆收购了OKI半导体株式会社(即现在的“LAPIS Semiconductor”),开启了该公司后续一系列收购的序幕。这意味着罗姆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开始进入执行阶段,即加速从分立元器件厂商向LSI综合半导体厂商的转型。
 

2009年

  • 罗姆收购瑞士半导体公司SiCrystal,这是罗姆在欧洲的第一次收购。SiCrystal是一家SiC晶圆供应商,此次收购加强了罗姆在SiC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其在欧洲市场的扩张。
  • 罗姆还收购了美国的奇思(Kionix),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惯性传感器和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公司。该收购使罗姆进入了高水准传感器阵营,助力罗姆拓宽新的应用空间。

2015年 

7月22日,罗姆以约7千万美元完成对爱尔兰企业Powervation Ltd.的收购。Powervation公司是一家从事数字电源控制IC开发和销售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拥有搭载高精度实时自动校正功能的系统电源相关的自主技术。
 

2016年

罗姆收购了LAPIS Semiconductor,这是该公司在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收购。LAPIS Semiconductor是一家专注于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半导体的公司,这次收购加强了罗姆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技术实力。
 

2019年

罗姆宣布收购松下半导体事业部门经营的二极管与三极管事业部分业务。
 

2022年

12月9日,罗姆宣布将收购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旗下的PC薄膜板材业务,通过此次收购,罗姆在其现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材与薄膜业务基础上更增加了聚碳酸酯(PC)板材和薄膜业务。
 

2023年

罗姆完成对Solar Frontier原国富工厂的收购。该工厂经过修整之后,将作为罗姆旗下制造子公司——蓝碧石半导体公司的宫崎第二工厂投入运营。目前计划作为SiC功率半导体的主要生产基地于2024年年内投产。

 

结语

罗姆已经从成立之初的一家小型电阻器公司成长为了一家国际半导体企业,其产品覆盖了电阻器、电源管理、电机驱动芯片、通用IC、运算放大器、传感器IC、无线通信模块、SiC、GaN,以及激光二极管等。
 

根据罗姆公布的2025中期经营计划,罗姆将专注于电源和模拟技术,并通过满足客户对节能和小型化的需求,来解决社会问题。

Tips
截至发稿前,芯查查已收录罗姆 物料数据、应用方案,datasheet,国内外及同品牌替代料等信息。点击此处,进入芯查查罗姆 品牌页即可查看相关数据。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