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esas是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的简称,中文名叫瑞萨电子株式会社,简称瑞萨电子,成立于2002年11月1日,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公司可提供嵌入式处理器、模拟、电源和连接产品,为汽车、工业、家用电子、物联网、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等领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2023年全年收入为14,697亿日元(约100.1亿美元),全球约21,204名员工(截至2023年12月31日)。
瑞萨电子在国内的代理商有中电港、安富利、富昌电子、Digi-Key等。
瑞萨电子是日本三大工业巨头NEC、日立和三菱电机的半导体部门合并而成,将这三家公司的半导体技术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瑞萨电子成为了一家市值超过350亿美元的半导体公司。根据瑞萨电子的长期目标,到2030年,营收要超过200亿美元,市值要超过1,000亿美元。接下来就请跟随芯查查一起探究一下瑞萨电子的发展历程吧!
起源:三巨头的联合启航
故事要从1899年说起。
那一年,美国西部电气公司(Western Electric)与岩田邦彦合作,在日本成立了日本第一家日外合资公司NEC(日本电气),从事电话和开关的生产、销售和维护。
1978年,NEC美国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工厂投入使用,开始制造专用自动交换分机(PABX)和电话系统。同年,NEC收购了加利福尼州Electronic Arrays,Inc.,开始在美国生产半导体芯片。
1981年,NEC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NEC半导体(英国)有限公司建立,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2002年,NEC电子公司(NE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从日本电气公司中分离出来,成为一家除DRAM业务以外新的半导体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产品设计和销售,应用市场包括PC、通信、手机、汽车与消费电子等。此时的NEC电子公司在全球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包括NEC电子美洲、NEC电子欧洲等。
2003年4月,日本最大的两家芯片制造商日立制作所和三菱电机将旗下的半导体业务整合成立了瑞萨科技。瑞萨科技当时可以提供LCD驱动器IC、智能卡微控制器、射频IC(RF-IC)、大功率放大器、混合信号IC、系统级芯片(SoC)、MCU、系统级封装(SiP)等产品。
7年后的2010年4月,瑞萨科技与NEC电子合并,成为瑞萨电子。新的瑞萨电子具有三个主要产品部门,即MCU、SoC和分立器件产品。车用MCU市场超过了40%。
合并后的公司,虽然在规模上迅速壮大,但内部的整合与运营商的磨合并不顺利。公司在一边努力应对内部的整合问题,一边还要面对国际市场上半导体公司的竞争。
初期的风雨:地震重创与市场失利
就在瑞萨电子努力站稳脚跟的时候,天灾与人祸接踵而至。2011年,日本东北海域爆发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这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瑞萨电子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位于茨城县的瑞萨那珂工厂因地震受损严重,损失了近119亿日元(约1.56亿美元)、数名技术工人伤亡,还有多家工厂停工停产3个月。这场天灾,让本不富裕的瑞萨电子雪上加霜。
加上因为全球经济恶化带来的市场疲软,以及泰国洪水的爆发,使得瑞萨电子2011年净亏损为626亿日元,创史上最大亏损记录。
见此情景,瑞萨电子为了自救,2012年5月开始了全面重组计划:
首先是Fab-light轻工厂战略,进行裁员减厂。瑞萨电子裁掉了1/4,近1.2万名员工,关闭了近一半的工厂,并将一直亏损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业务主力工厂(山形县鹤岗工厂)出售给了台积电。
第二步就是钱,需要大量的钱。 这个时候,半导体知名猎手,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KKR乘虚而入,一度想把瑞萨收入囊中。
危急时刻,日本政府和19家日企组成的日本投资基金“产业革新机构”强行给瑞萨注资输血救市,从而拯救了悬崖边上的瑞萨,阻止了外商私募股权业者KKR对其收购,保存了瑞萨企业集团在形式与功能上的完整。 本次注资2000亿日元后,产业革新机构持股69.16%,成为瑞萨新的最大股东。
转折点:柴田英俊的革新之路
就在瑞萨电子风雨飘摇、前途未卜之际,一位关键人物的出现改变了公司的命运。他就是柴田英俊,这位曾在美林银行担任全球私募股权部门总经理的金融专家,于2013年加入瑞萨,出任首席财务官(CFO)。柴田的到来,让这家困境中的公司重新燃起了希望。
瑞萨电子的业务开始回归正轨,经过调整,2014年,瑞萨电子迎来了首次营收获利。
柴田英俊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丰富的金融经验,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大胆地进行成本削减和组织重整,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同时,柴田还大力推动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制定了通过收购来快速提升技术实力的战略。 他清楚地认识到,仅靠内生增长已经不足以让瑞萨摆脱困境,唯有通过收购其他技术领先的公司,才能让瑞萨重回巅峰。
全球扩张:从收购Intersil到Altium的并购浪潮
2016年,柴田英俊开启了瑞萨电子历史上最激进的收购狂潮。这不仅是一次次简单的并购,更是柴田精心策划的全球扩展战略的核心部分。
瑞萨电子首先瞄准了美国的Intersil公司。 这家专注于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企业为瑞萨带来了先进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技术。 2016年9月,瑞萨电子宣布以每股22.50 美元现金收购 Intersil,总股权价值约为32亿美元(约3219亿日元)。 通过这次收购,瑞萨电子巩固了其在汽车、工业、云计算、医疗保健,以及物联网市场的地位。
然而,柴田并未止步于此。 2018年9月,瑞萨电子以67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美国竞争对手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DT),以巩固其在不断增长的 380 亿美元联网汽车技术市场中的地位。 通过将 IDT 的射频、高性能时序、存储器接口、实时互连、光互连、无线电源和智能传感器与瑞萨微控制器相结合,瑞萨将与 IDT 一起提供更广泛的领先技术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片上系统和电源管理IC。 交易完成后,IDT成为瑞萨电子的全资子公司。 Sailesh Chittipeddi 博士加入瑞萨电子的执行团队,担任执行副总裁,并将担任IDT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通过这次收购,瑞萨电子不仅巩固了在汽车半导体市场中的地位,还拓展了新的技术领域。
2021年2月,瑞萨电子再度出手,宣布以49亿欧元(约59亿美元)收购Dialog Semiconductor,这家英国公司在模拟和混合信号产品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 此次收购让瑞萨电子在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市场中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12月,瑞萨电子宣布以3.15亿美元收购Celeno。 Celeno总部位于以色列,主要提供广泛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包括先进的Wi-Fi芯片组以及软件解决方案。
2022年,瑞萨电子完成对印度Steradian公司的收购,获得4D成像雷达解决方案技术。
同年,瑞萨还完成了对Reality AI的收购。 Reality AI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市,为汽车、工业和消费类产品中的高级非视觉传感器提供嵌入式AI和微型机器学习(TinyML)解决方案。
2024年,瑞萨继续扩展其全球版图,以60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的电子设计软件巨头Altium。 这次收购不仅为瑞萨带来了强大的PCB设计软件,还让公司成功进入了电子设计和产品开发的上游市场。 这一战略性举措,标志着瑞萨不仅仅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正在向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全球化的转型:从日本走向全球
在柴田英俊的带领下,瑞萨电子不再是一家依赖国内市场的公司,而是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半导体巨头。公司的市值从困境中的低谷反弹,如今已经达到350亿美元,并且不断攀升。
不过柴田英俊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计划到2030年,将瑞萨的市值提升至1000亿美元,甚至更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瑞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并将目光瞄准了未来的技术趋势,如人工智能微控制器和复合半导体。特别是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和联网汽车领域,瑞萨凭借其创新的芯片设计和集成技术,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结语
如今,瑞萨电子的全球销售额中,日本市场的占比已经下降到26%,而其他亚洲国家、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则在稳步增长。印度市场虽然目前占比不大,但瑞萨计划到本世纪末,将印度市场的销售额提升至公司总收入的10%。
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新一轮行业周期,瑞萨电子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瑞萨电子有望在这些新兴领域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将是瑞萨电子巩固其全球地位并实现进一步飞跃的关键时期。
Tips
截至发稿前,芯查查已收录瑞萨物料数据、应用方案,datasheet覆盖已收录瑞萨物料达77%(持续更新中),国内外及同品牌替代料等信息。可进入 芯查查瑞萨品牌页 即可查看相关数据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