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品牌故事 | ADI 是如何从地下室走到世界中心舞台的?

来源: 芯查查资讯 作者:程文智 2024-07-08 08:00:00
相关专题
#IC品牌故事

ADI是Analog Devices,Inc.,的简称,中文名叫亚德诺,其市场份额自2017年至今,已连续7年排名第二。ADI公司2023财年营收123.06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5万人。全世界有超过12.5万家客户在使用其信号处理产品,包括数据转换器、放大器和线性产品、射频IC、电源管理产品、MEMS传感器、DSP等各种产品,其产品型号超过了7.5万个。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汽车和通信等领域。ADI在国内的代理商有中电港、艾睿、文晔等。


其实,与众多起步于地下室或者车库的美国初创公司一样,ADI的故事也开始于地下室,那么,你想知道ADI是如何从小打小闹走到行业前沿的吗?跟随芯查查一探究竟吧!

  

  

 

 一座地下室,两个梦想家


故事从1934年说起。


那一年,Ray Stata(雷·斯塔塔)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生了,1957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一年后,他又拿到了硕士学位。Ray Stata不仅有“理工男”的专业,还是一位技术商业化的高手。


更重要的是,他一心想创业。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61年。


27岁Ray Stata正在波士顿的哈佛广场闲逛,碰到了正在寻找室友的老同学Matthew Lorber (马修·洛伯),两人一拍即合成为了室友。此后,这两人不仅仅是合租的室友,还成为了企业合伙人。


1965年, Ray Stata与Matthew Lorber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一座公寓大楼 地下室的简陋库房内 , 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ADI就这样成立
他们最初的梦想 “只是希望有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没想到, 59年之后, 不仅成为了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市值超过1123亿美元(截至2024年6月28日),还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跨国巨头。

图:ADI两位创始人 Ray Stata(前排右) 和 Matthew Lorber,后排是他们年轻时的照片(图源:ADI公司2015年提供)

其实, ADI的第一款产品是型号为101的通用运算放大器,大小如同冰球,适用于测试和测量设备。


1967年,ADI推出了第一个增益设定放大器,它不仅放大了信号,也放大了他们的商业梦想。在这个市场中,ADI并没有什么 竞争对手,很快便开始赚到了钱,1968年,ADI的销售额达到了570万美元,1969年,ADI上市。

 

 

革命技术的跳板

  
ADI并没有满足于基本的放大器,1969年,ADI推出了第一个模数转换器(ADC),该转换器是12位的逐次逼近型ADC,当时售价800美元

同年,他们开始探索集成电路,但对集成电路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当时ADI的运算放大器是通过晶体管等分离器件,组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进行设计和生产。那时市场出现的集成放大器性能不如ADI的手工电路。但Ray Stata意识到,“集成电路的技术每年都在提升,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我当时决定一定要学会设计、制造集成电路。”


因此,Ray Stata决意要向集成电路转型。 但他的提议遭到了公司所有阶层的反对。 管理层、股东和工程师反对,因为他们不熟悉集成电路(IC)设计; 甚至会计也会提醒,公司没有钱来筹建晶圆厂。


Ray Stata眼见无法说服所有人, 他干脆采取了一个极端的做法,将自身所持有的股票作为启动资金, 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ADI的集成电路公 司------Nova Devices(新星器件)


新公司专注于设计和制造IC运算放大器,并通过ADI销售, 如果成功了,ADI有权低价收购这家公司,如果失败了,所有损失由Ray Stata承担。这个提议获得了董事会的批准。


经过两年的努力, Nova Devices终于取得突破, 他们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的集成电路产品 在市 场上引起了轰动。在1973年,ADI收购了Nova Devices,Ray回到ADI担任CEO兼董事长一直到1996年。


一开始,ADI推出的半导体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领域,两成营收都来自政府。Ray Stata认为这样的业务模 式不能使ADI成为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1985年开始,随着通信行业和消费电子市场的兴起, ADI开始将重心转向消费电子领域, 并逐步将研发重点转移到了数模信号转换器、高性能运算放大器、MEMS器件等技术上。


ADI,从分立器件向集成电路的这一跨越, 不仅推动了产品的迭代,更为ADI打开了通往高科技世界的大门。每一次芯片的缩小,都预示着他们业务的扩张。

  

 

进军亚洲

  

随着时间的推移,ADI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他们持续投入研发,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 逐渐在模拟芯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市场变化总让人始料未及。 

21世纪初, 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产品制造业开始向亚洲转移。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ADI公司积极调整战略, 将目光投向亚洲市场。
 

  • 1995年,他们正式进驻中国,开始了中国的布局。2000年,在北京成立国内首个研发中心。
  • 2019年,成立中国产品事业部,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发本地自主决策的产品。
  • 2021年12月17日,宣布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核心的研发力量部署到中国,针对本地市场,定义开发产品,并逐步完善本地供应链和生产合作体系。

目前,ADI 中国产品事业部已相继推出多款由本地团队自主定义设计的产品, 覆盖新能源汽车、储能、健康医疗与光通信多个热点市场, 比如适用于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的ADPD6000和ADPD7000、主动降噪芯片ADAU1860 和ADAU1850、面向工业储能应用的18 通道电池管理芯片ADBMS1818, 光模块控制器ADuCM430 等, 这些产品均已被客户广泛采用并获得好评。


在中国市场, 他们凭借着技术优势和本地化策略, 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他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为中国的电子产业做出了贡献。
 

 

并购:快速成长的秘密

  

在ADI发展的59年历史中, 并购了不下20家企业。

  

1980年-1983年

ADI投资了11家高科技公司,以拓宽公司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图像处理系统和电信仪器等领域的产品线。投资并购成为了ADI进入新产品领域的典型扩张方式。

 

1999年

ADI并购了制造高性能编译器Edinburgh Portable Compilers。

 

2000年

并购集成电路晶圆供应商BCO Technologies PLC。

 

2010年

ADI的并购活动变得更加频繁。

 

2011年

ADI 收购Lyric Semiconductor,引入针对概率处理优化的硬件电路架构。

 

2014年

以20亿美元并购射频厂商Hittite Microwave,扩大了其在射频频谱、微波和毫米波技术方面的产品供应。该收购让ADI的射频技术不再局限于6GHz以下,实现了从0到110GHz RF频段、微波频段、毫米波频段的全频段覆盖,在通讯领域拥有了完整的射频产品解决方案。

 

2016年

ADI先后将SNAP Sensor SA、Sypris Electronics LLC与 Innovasic收购,以此掌握多项关键物联网技术。

 

2017年

斥资143亿美元(约人民币1000.84亿)收购电源厂商凌力尔特(Linear Technology),后者在高性能电源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经验。

 

2018-2019年

ADI重点面向工业电子市场,分别收购OtoSense与Test Motors,强化设备状态监控与故障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2021年

更是以209.1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七大模拟芯片公司Maxim Integrated,此次收购让ADI在5G通信和汽车市场的份额得到了显著提升,巩固了模拟领域的龙头地位。 

  

上述大部分收购, 都是在2013年5月7日上任的公司总裁兼CEO Vincent Roche领导下完成的,如果说前任领导人是把ADI做强,Vincent把ADI做大。


随着收购战略的加持, ADI 2023年营收达到了创纪录的123.06亿美元,相比2014年的34亿美元,成长了3.6倍!

  

 

 创新永不止步 

  

为了保持领先地位,ADI公司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领域。他们开始注重系统级解决方案的提供,通过整合不同的技术和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他们加强了在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布局,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这些领域的创新产品。 

 

现在与未来

现在与未来 站在数字化的风口浪尖,ADI正准备用其无处不在的芯片连接整个物理和数字世界。


从一间地下室到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心, ADI的旅程证明了:无论起点如何,创新和坚持都能让你触摸星辰。


这就是ADI, 一个始于地下室的传奇,一个在芯片中绘制未来的巨人。

  

 

Tips


截至发稿前,芯查查已收录ADI物料数据10w+条,200+种应用方案,datasheet覆盖已收录ADI物料达74%,国内外及同品牌替代料信息。在首页搜索框进入查品牌页面,输入ADI,进入 芯查查ADI品牌页 即可查看相关数据信息 。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