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CIS 专题 | 芯片上车(2)| 如何跑好质量管控“马拉松”

来源: 豪威集团 OmniVision 2022-11-09 15:04:15

   

  

  芯片上车,通过车规认证是第一步。实现量产,不断逼近 0ppm 才是阻断众多企业上车的拦路虎,犹如一场马拉松,门票易拿,跑好全程不易。

   

  获取 AEC Q-100 和 ASIL 门票仅是研发阶段通过小量产品的测试认证。从研发、验证到量产全阶段做好全链质量管控和功能安全,无限逼近 0 ppm(每百万产品 0 缺陷)目标,是企业能否在前端大量量产的关键。

  1

  那么如何跑好

  质量管控“马拉松”呢?

  ”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针对车载 CIS 产品,豪威集团实施全链质量管控,通过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将质量安全保障文化融入公司产品的每一个阶段,从产品概念、设计、到封装、测试,直至产品使用终止,并不断优化质量安全机制、积累经验。

  点击此处

  2

  让我们具体看看

  豪威追求 0 ppm 的“千方百计”

  ”

   

  测试:

  需经过 Probe Test 和 Final Test 两轮测试,验证各个可能性,验证时间长达 1 年。

   

  量产初期:

  进行 Safe Launch, 确保新产品投放风险可控。

   

  量产后:

  确保销售给客户后的每颗芯片可追溯,包括设计文件、测试文件等,一旦出故障可定位到原因。

   

  每个企业都积累了不同的 Know-How, 孰优孰劣,没有定论。唯一的凭证是用上百万量产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品质说话。这也是为什么汽车 OEM 往往选择具有量产经验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而豪威在挑选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合作伙伴时同样遵循该原则,选择业界领先且具备大量车规产品生产经验的企业作为供应商。

   

  量产经验在汽车业内极其稀缺,也是刚进入汽车行业新玩家的致命软肋,尤其是随着中国智能车、电动车市场逐渐成熟,行业对车规芯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汽车 CIS 市场新兴势力目前虽有个别产品导入前端,但不具备功能安全,是同类产品下位替代,也尚未得到大量量产数据反馈,是否可靠稳定仍是一个问号。

  从自动驾驶到舱内应用,目前国内仅豪威实现了全系列车规产品的大量出货。基于对成熟供应链的选取和把控、强有力的质量管控,豪威车规产品受到全球 OEM 和 Tier-1 认可,全球车载 CIS 年出货量超过 1 亿颗,累计出货量超过 10 亿颗,验证了豪威质量管控和功能安全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 

  豪威最新机器视觉类解决方案 :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豪威最新人眼视觉解决方案: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豪威舱内应用解决方案: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