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同感,身边的手机能听到我们的谈话?

来源: 极客谈科技 2021-08-20 20:35:00

  下午与同事讨论晚上一起去吃什么的问题,七嘴八舌的好不热闹,虽然地点尚未确定,但是吃火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的被“窃听”?大家下午浏览手机的时候,都出现了火锅店的推送广告!细想之下,类似的事情还真不少,例如家中谈及要更换的电脑,办公室谈及要更换的办公椅等,手机广告推送无一缺席。这究竟是大数据分析,还是谈话被泄密,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是否也深有同感呢?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专门做了实验,还原了隐藏在手机软件广告推送背后的秘密。

  手机真的能够“窃听”我们的谈话,这是如何来实现的呢?部分软件在安装或使用的过程中,会获取用户的麦克风权限。此类软件会默默记录我们谈话的内容,并将这部分语音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会解析出我们的语音。

  语音内容获取完整度局限于手机应用,这款程序是前台使用、后台运行,手机黑屏之后的状态等等。

  

  除了“窃听”谈话之外,还有大数据分析,用户隐私无处可逃。

  一款应用软件获取了足够的权限之后,便能够统计用户的两方面私人信息,一个是用户的使用功能设备,例如手机型号、无线WiFi等;一个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例如浏览的网站、搜索的内容等。

  该实验室举了一个例子,证实了这种问题确实存在。将这款手机无线WiFi登录的名字改为西藏旅游之后,手机端便会推送大量与旅游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西藏相关的旅游。

  

  精准的广告定位,有利于促成商品成交,背后隐藏着巨大利益。

  这点不难分析,毕竟是有着一手消费需求的用户,只要价格合适成交率势必较高。广告展示就涉及到费用,转化率的高低也决定了广告费用的高低。苹果手机早期的IDFA隐私规定也有类似的效果,可以跨应用来收集用户的使用习惯、消费习惯等,Facebook的扎克伯格为此没少给苹果库克交广告费。

  

  如果您不想这种情况出现,如何才能够避免呢?

  首先,确保软件下载来源,尽量从手机应用商店或官方渠道下载,不要点击一些来历不明的链接下载软件;其次,软件授权的时候需要谨慎,对于叫不准的权限可以禁用,该软件使用到该权限的时候会再次提醒授权,特备是麦克风、照片等权限。最后,软件APP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监管,大家可以关注被工信部点名或要求更改的软件,加个小心。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