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器件产业挑战重重,如何“啃下硬骨头”?

来源: 通信世界 2021-06-29 19:04:00

2021年,我国5G规模部署继续加速发展,在全球取得领先优势。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4.7万个;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3.35亿。众所周知,新基建战略的推出为5G等信息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光通信是发展5G等新基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必要前提,已经上升成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光器件位于光通信行业的上游,通过核心光电元件实现光信号的发射、接收、信号处理等功能,是光通信系统的核心,光器件作为光通信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备受关注。从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发布的我国光器件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来看,光迅、旭创、海信、昂纳四家厂商占有一定的份额,但四家产生占全球总份额的21.94%,与美国相差甚远。

我国光器件产业现状并不明朗,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我国光通信器件厂商众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自主研发和投入实力相对较弱,产品比较单一,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以封装业务为主,规模层次不齐,普遍收入总量不大。

●第二,国内光器件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管控能力较强,人力成本相对便宜,承接一些特定光器件客户的代加工作业,因此近年在中低端产品领域,进口替代效应逐渐显现。

●第三,影响产品成本的是芯片,芯片占成本66%,其中光芯片占成本51%,是成本最大的一部分。芯片占据了技术与价值的制高点,国内仍然薄弱。

●第四,光/电转换占成本80%,我国高端光/电芯片基本依赖进口。

●第五,目前我国少数厂商已经开发出400G甚至800G的光芯片,完成了系统试验。

●第六,全球光器件销售额已达100多亿美元。中国市场销售增长迅速,销售占比保持在30~40%左右的水平。

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毛谦也提出,光通信器件产业面临很多挑战。光通信器件产集中度不高,国外寡头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占据先发优势、把控产业链高端,挤压国内厂商市场空间。

光纤光缆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都向器件方扩展,使原有实力不强的器件厂商受到四面围攻,难以为继。国内的研发、生产配套装备制造能力低,工艺线建设严重依赖国外。材料、仪表、软件等也靠进口维持,难以突破。我国光器件厂商缺乏知识产权优势,缺乏原创、基础性的专利和产品,多数产品跟随国外步伐,缺乏竞争力。此外,我国没有特别强势的一流核心企业,而高端产品又要求特别高的技术和工艺水平,高校在培养高端工艺人才方面欠缺,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极易流失。

由此可见,光器件的发展已经成为光通信发展的瓶颈,因此推动光器件的产业发展是光通信产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支柱。

日前,各个光器件厂商纷纷发声并付出行动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光迅科技董事长余少华坦言,宏观环境不确定性,是整个光器件行业面临的发展问题,唯有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端光电子器件推出和产业化,扎实做好当前工作,以内部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逐步改善自身经营盈利水平。长飞公司子公司飞普科技公司在今年建设年产1000万只高端光器件和光模块项目。

在推进我国光器件产业发展上,毛谦也提出五大建议:

一是完善产业布局,进行产业重组,集中人才、技术和财力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和实力,培育中国的光器件旗舰企业;

二是增大光器件科研投入,鼓励创新,使产业向高端、核心产品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光器件产业政策、环境、税收、人才、进出口等方面采取相应惠企措施,促进产业发展;

四是做到全国一盘棋,组织光器件产业链上短板的合作攻关,使材料、精密加工、工艺设备、设计软件、测试仪表等各个环节都能摆脱国外的控制和挤压;

五是加大基础理论、技术、工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一直以来,光器件行业竞争极其激烈。随着未来5G、数据中心等业务的推进,光器件产业将迎来新一波的机遇,希望全产业链携手共进,不断创新,突破技术堡垒,努力实现技术升级演进,让中国的光器件绽放世界之巅。

作者:甄清岚

责编/版式:范范

校对:舒文琼

审核:申晴

监制:刘启诚

我就知道你“在看”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