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智能硬件思路:生态链扶持是关键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2014-10-13 09:02:00

  随着眼下智能硬件创新热席卷硬件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各种专注于智能硬件的孵化器、分发平台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有一个身影便是英特尔。这个PC时代的巨头错过了智能手机的机遇,现在开始在追逐智能硬件的新浪潮。今年年初,英特尔CES上发布了仅有SD卡大小的、可穿戴设备开发的硬件开发平台“Edison”,展示了搭载自家语音助手的智能耳机“Jarvis”;与经纬一起数百万美元投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随后,通过收购、投资和合作等举措,英特尔先后开始可穿戴设备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以及计划推出智能硬件成品。

  不过,从英特尔早年的思路来讲,他们从来不会过多涉足终端产品,更多是做一个后台支撑,从而专心做芯片的买卖。“英特尔从来不会说,我看好哪一类产品,所以我一边辅导你的时候,我自己做一个也投到市场上来跟你竞争。”10月10日,英特尔中国在线业务部总经理王稚聪对笔者说。


英特尔中国在线业务部总经理王稚聪

  2010年,英特尔成立了在线业务部,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提供一种快速、便捷并符合这些公司和个人业务模式的技术服务支持,覆盖从项目申请到孵化的各个阶段。这个部门在此时智能硬件发展的初期,似乎恰好体现其价值。近期,英特尔中国在线业务部也上线了硬创平台“硬享公社”(CCE),开发者们可以获得英特尔工程师的快速技术支持、庞大的知识库、在线培训等资源,现在国内大概有1200余人在参与平台上讨论。此外,英特尔中国在线业务部平台上的客户生产出来的产品流向市面,平均每年社会价值量超过 300亿人民币。

  王稚聪表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软件和互联网的兴起,硬件某种程度上被忽视,而现在随着物联网、软硬件结合,硬件的重要性也提升起来。

  但是,在硬件的创新过程中,除了一些“钱能够解决的问题”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并没有人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开发工程师也受到开发周期的限制。

  “硬件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很多的问题会导致产品开发失败。”王稚聪对记者说,他们也看过很多的中小型公司,觉得根本原因是中小型公司在新产品开发的时候,它没有一个很好的控制体系和流程。“虽然社会上也会有各种互联网搜索工具,和一些问答式的知识库,但那些只是一种辅助,真正对专业工程师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王稚聪对记者说。

  但是,对于一个习惯于做大客户生意的英特尔,进行这样一种面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商业模式,实际上也面对着人员配置和业绩考核等诸多方面问题。英特尔真的能持续做好这件事,来构建智能硬件新生态吗?

  技术和生态链扶持

  问:为什么英特尔要搭建在线业务部门?

  王稚聪:英特尔成立在线业务部有几个主要因素,在以前,获取英特尔官方的基础支持的通道并不顺畅。要找到英特尔很难,要找到英特尔那些浩如烟海的技术资料也非常难,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要找到英特尔里面真正懂这些技术的人也很难。所以我们部门希望通过推出这个平台能够形成一站式的服务,使得真正基于英特尔技术做技术开发的工程师能够很方便地获取英特尔的支持。

  如果每个公司都把自己的技术封闭起来,自己来服务自己的一个小产品,大家都不交流的话,这个社会就肯定不会进步。只有工程师能在社会的状态下,共同来克服一些问题,才能够带来很大的技术突破,或者突破得更快。

  问:英特尔在线业务部和其他智能硬件孵化器有何区别?

  王稚聪:现在做孵化的很多,我们其实并没有把自己定义成孵化器,现在在国内做孵化主要是提供资金、公司注册等程序或者办公场所等帮助。但是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就是创业者如果是真的做高科技开发的,如果遇到技术上的困难,孵化器是无法能够给他提供辅导的。

  现在的软件开发的难度确实是比较大,基本上很少有人能说从头到尾就是自己初创公司那几个工程师,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出来。硬件也好,软件也好,你都要依附在一些主流的技术平台上面。而且,就算你设计能力再强,如果你不懂供应链,那产品最后也是失败的,生产出来的良品可能都不到50%。

  所以这些过程当中,这种专业性的辅导是很重要的。英特尔本来就是一个技术平台,所以我能够给你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撑,你可以来使用。第二个是生态链上的合作伙伴。比如说我们的Design House,甚至是工厂。

  这种布局对一个初创公司是关键的资源,如果你的项目真的好,所以我们是以技术和生态链切入的。

  问:如果英特尔的竞争对手,比如高通、ARM他们也来提供这样的技术支持,英特尔怎么做?

  王稚聪:我觉得互联网没有什么秘密,谁都可以做互联网,最后决定做得好与不好在于自己的一些最本质的思考,和一个公司愿不愿意从这种角度去做。

  比如说,英特尔是一个做大客户出身的公司,以前英特尔在产业链里面其实非常重视线下的支撑,对很多大型的公司都有派驻的工程师帮他们开发。现在,我们这样扶持中小公司的模式出来了之后,在公司内部战略上,认不认同这样的策略,认不认同线上的模式也会成为一种主流的形态?

  我觉得对于一个传统公司来说,很大的障碍可能在他们不一定能够允许这样一个在线平台的状态,甚至是具有潜在破坏力的业务模式。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