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5G是设备厂商对运营商的技术绑架和欺诈

来源: cc 2019-02-21 14:45:00

5G时代眼看就要到来了,但关于5G的争论还远没有停止。“挺5G派”认为5G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超高连接的特性将提高电信效率,推动行业、甚至社会变革;而“倒5G派”则固执地认为5G无论是从技术的成熟度、商业模式的确定性来看,都还存在很大变数,在5G上的巨大投资可能难以得到预想中的回报。

甚至有极端主义者认为5G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欺诈,是设备厂商对运营商的技术绑架和胁迫。引用在某论坛上引起极大争议的一个简短的关于5G的帖子的内容——

“第一、5G技术目前相对没有突破的创新技术;第二、5G目前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基础,目前的所谓标准都是在各家零零零散散的技术上拼凑出来的;第三、目前的5G技术指标LTE可以通过演进达到,完全没必要换个马甲。通信行业发展到发展到了LTE,已经尽显疲态,产业和行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设备厂商,尤其大厂,收入和发展生存出现了危机,就大力鼓吹没有实质技术创新靠包装的5G,绑架整个社会,最苦的是运营商,有苦说不出,只能继续割肉养设备厂商。”

从逻辑上看,这样的推导似乎有一定道理,事实上,直到今天,5G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场景几乎没有一个得到落地,无论是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比如智能工厂),还是被认为是5G的杀手级应用——自动驾驶,这两个5G被宣传最多的场景离现实还有很远的距离,至少在十年以上。有人或许会说,5G至少实现了大带宽,人们手机上网的速度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但问题是,作为普通用户,我要这么高速的网络来干什么呢?

从这样的推导来看,5G确实有点不像宣传片中说的那样具备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那为什么运营商还要去升级5G、争前恐后地部署5G网络呢?甚至很多运营商是靠借债来建设5G的,比如中国联通,还有运营商是不惜出售优良子公司来换取资金购买运营5G所需的频谱资源的,比如意大利电信。为什么呢?

不可否认,在5G的发展过程中,设备厂商表现得更加的积极,无论是最开始的技术路径的规划,还是后面的标准的制定,还是各种展会中铺天盖地地展示和宣传,到处都是设备厂商的身影,这很正常,毕竟通信设备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型行业,每次技术升级期就是它们的红利期,而技术升级后的平稳运营期则是它们的蛰伏期,只能靠裁员、变卖资产度日,所以经历在4G大规模建网已经告一段落后,设备厂商最主要的精力就放在推动下一次的网络技术的升级,就是今天的5G。这是这个行业的规律。

那为什么运营商一定要跟设备厂商的节奏呢?运营商明明可以靠好不容易建成的4G网络去过一段“躺着赚钱”的日子,为什么要从羞涩的囊中掏出巨额资金去建设5G网络呢?尤其是这个5G看起来还并不怎么成熟的时候。难道真的受到了设备厂商的胁迫?

事实上,运营商确实受到了“胁迫”,但未必完全来自设备厂商,而是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就拿国内的通信市场为例吧,当年国内3G网络刚刚实现了规模的覆盖,人们以为我们将停留在3G时代很多年,但是,没过两年,已经铺天盖地都是4G网络了,中国移动以一家之力一年之间建成了数百万4G基站,硬生生地把全国人民拽进了4G时代。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移动在3G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其3G网络处于劣势,而网络的劣势直接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弱势,因此中国移动不计成本地升级网络,宁愿浪费3G网络建设的数百亿投资,也要上4G,为什么呢?无非就是市场竞争的压力。而随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很快也跟上了4G的步伐。

所以,只要通信市场上还存在不平衡,就肯定有运营商受到新技术的诱惑,通过升级网络去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而只要有一家升级了网络,其他运营商也只能跟进,别无其他选择,这就是4G网络升级背后的逻辑。

那5G呢?5G升级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也是运营商为了汲取新技术的红利吗?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今天5G已经超脱了通信行业本身,成为了更高层面竞逐的目标,比如成为了贸易战的一个争夺物,比如说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高科技控制水平的标志。到了这个层面,5G背后代表的不再只是设备商、运营商的利益,而更多的在5G上体现的更多是国家的意志。

但这并不代表前文所述的5G的问题就不存在或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毕竟5G的发展主要遵循的还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不受政治、经济因素而更改。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