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漂移菌”李伟斌:深耕在树莓派里的一位理想主义者

来源: 芯闻路1号 作者:天权蜥蜴姐 2022-07-18 14:18:03

  外行或许赞叹过他耀眼夺目的参赛奖状,新入社区的小白或许研究过他精妙的代码,老玩家或许曾钦佩过他创意四射的脑洞,社区前辈或许欣赏过他的开源精神……在国内开源社区-树莓派领域,“漂移菌”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叫李伟斌。

  李伟斌本人笑叹近几年脑袋常常“卡住”,更多时候是作为“群主”身份活跃在社区里,举办活动,开开课、分享源码,传递开源精神的宗旨。

  “开源精神不等于免费,而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但最近几年这种精神好像飘渺许多,铜臭味倒是更明显了。不过无论如何,树莓派是我的家,我不会离开开源社区。”

  倔强但认真,理想也写实,开源领域既小众也混杂,如何保持初心不被蒙尘?

  以下是李伟斌的自述:‍


 

半路杀出的树莓派爱好者

 

  我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

  我本科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是动物科学。年少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联想奔腾mmx,我用来偷偷打游戏,玩久了觉得游戏没意思。但我对游戏包括电脑背后运行的逻辑非常好奇,幻想着有一天能自己能编写一个独立的软件出来,用这个软件来实现我想要的功能,感觉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上编程了。

  大学毕业之后,我从生活节奏慢悠悠的新疆来到“魔都”上海,进入耐克从事后台技术支持的工作。我常常会遇到服务器、后台设备故障等问题,所以对于硬件的知识和经验从这一份工作开始打下基础。

  后来把耐克的工作辞了,觉得没意思,也没什么提升。2011年,我转行投入计算机培训中。说实话,刚开始进入培训机构当老师没什么底气,仅仅靠耐克的工作经验肯定不够,所以我开始疯狂考证,比如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培训师,还有微软认证的一部分证书。这些证书背后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耐克的工作经验让我逐渐搭建起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网络的知识框架。

  我逐渐发现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主要围绕Linux系统,所以在培训机构里主做Linux系统培训。培训也是一种变相促使我吸取知识的途径,学生遇到问题反馈给我,我利用备课时间去复现这些问题,然后和他一起思考解决方案,久而久之动手能力不仅没落下,反而提升了。

  仔细一算,这番经历下来,ISO 7层模型所含内容全部打通,所以我在想能不能往底层走一走,比如定制化。我做过Linux系统定制,也做过从头到尾定制系统的开源社区分享,那时候觉得如果开源软件和开源硬件能结合在一起,能做的事情简直数不胜数。

  就在这个时候,树莓派闯进我的眼帘。

  一次上课中,有位学生带来树莓派一代b型版,一下子吸引住我的全部注意力,这么小的主板,居然也能跑Linux,这简直太酷,太帅了。

  我一发不可收拾的迷上树莓派,原来开源软件和开源硬件真的可以在一个机器上实现。当时我买了很多树莓派设备,混迹官网论坛,甚至自己翻译技术文档。自学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开始给别人讲解树莓派的各种玩法和技术要领,后来又去开课、出书、参加比赛,可以说树莓派成就了一半现在的我。

漂移菌生活照

 

 

创客养成之路

 

  进入计算机硬件的圈子以后,我参加了一个线下社团,叫“蘑菇云创作空间”,很多创客聚集在这里,讨论如何把自己的想法通过DIY编程实现。因为跨行业跨界,我和他们经常有技术和思维上的碰撞。

  创客脑袋转地特别快,通俗点就是“活泛”。刚开始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什么天马行空的创意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想法和现实在创客这里不再泾渭分明,手和脑都得到锻炼,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鼓励能有更多的人去参加创客大赛的原因。

  跟着他们,我陆陆续续开始参加创客大赛,有三场比赛印象最为深刻。第一场是中美创客大赛,因为这个大赛我结识很多创客牛人,拓展自己在圈里的人脉与眼界。巧的是当时我正在自学 open CV,树莓派和Linux我都有涉猎,所以干脆组队玩一把,作品是无人跟拍小船,误打误撞拿了上海赛区一等奖。

  第二场是英特尔IoT大赛,当时组里有人懂单面机但不太了解网络,玩网络的又不太擅长单面机,我正好能两全兼顾,算是搭桥。我们设计出一款能上传云平台的宠物自拍,拿了二等奖。

  最后一场是面向全球的黑客大赛——2020年黑客马拉松大赛,比赛领域划分很细致。由于前面几年积累的创客比赛经验,这场我主牵头,设计作品获得“Out of Box”领域大奖,算是 “脑洞奖”。

从左至右第五位为漂移菌(李伟斌)

  这款作品是一款帮助电梯运维工程师释放双手的工具。具体来说,用投影解决灯的问题。因为电梯井特别黑,我们想能不能用投影仪来打光?

  想法一出马上行动,没想到真被我们设计出来了,后面还加上树莓派和摄像头以实现工程师动作捕捉,例如维修工程师摆出某种手势,摄像头将这块区域拍照,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后台工程师可以根据云端图像判断这个设备好坏。如果证实为故障,维修工程师可以用另一个手势直接把故障设备的信息传输至云台。原来工程师需要一边拿工具,一边拍照,一边上传,这款设计可以把它架在头盔上,做手势、拍照自动上传,还能语音描述故障情况转成文字到备忘录里。

  那场比赛特别痛快好玩,好多志同道合的人都聚到一块,在蘑菇云一起通宵写代码、设计、录视频、路演等等,觉得蛮有劲的,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力气和源源不断的想法。

  目前我自己也在举办大赛——漂移驴车赛季。“驴车”是将RC赛车和树莓派结合起来的产物,因为控制系统等因素,赛车常常会出现操控笨拙的情况,像一头“驴”一样。驴车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年,国内也应该有人去组织和推动。

骑驴玩漂移

 

 

树莓派与书

 

  树莓派目前还是属于小众领域,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光有硬件没有软件。新手需要教程,需要软件资源。二者齐全才能让新手在树莓派上大展身手,当自己预想的功能在主板上得到实现后,他们才会慢慢摸索,未来才能将所学所得反馈社区,而这是需要长时间投入的项目。

  良性循环对于我们小众社区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我去写帖子、讲课甚至写书。

  写书的话,目前刚刚出版的《树莓派4与人工智能实战项目》(以下简称“树莓派4”)算我的个人处女作,虽然之前翻译过一本技术方面的书,也合著过两本教材,但这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一位作者独立智慧的结晶。这本书从起草、大纲、资料整理、案例收集、撰写、修改都是我亲自操刀,说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过分吧。

  树莓派的玩法特别多,软件工程师可能是搭建自己的软件开发平台,或完成辅助的编译;网络工程师可以用树莓派做监控主机,或运维管理;创客用树莓派做艺术交互装置,或机器学习……

  这本主要是介绍树莓派成千上万种玩法的其中一种——人工智能与物联网。

  实际上,市面上和网络中关于树莓派的入门教程盈千累万,《树莓派4》主要偏向硬件控制,比如GPU引脚操作,通过引脚iPhone等通讯设备来实现应用。当然基础部分也会聊到,应用层方面,如何用python或者c语言或者脚本来实现一些功能,SPI、PW也会涉及。

  《树莓派4》的内容对于特别小白的朋友来说有难度,因为要和特别基础的书分割,所以写的比较深入,相当于进阶书籍。此外,篇幅有限,特别基础的内容大家可以在网上可以直接搜到。

  《树莓派4》也会涉及人工智能,比如open CV、机器视觉等。只有做完视觉才能慢慢深挖人工神经网络的内容。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嘛,不过神经网络部分没有花费过多笔墨,不然脱离标题“实战”的意义了。主要围绕树莓派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展开讲解,结合很多自己或社团里曾操作过的项目。例如你有树莓派,但是没有周边的开发板,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先去搭建数据库,为后期物联网平台的章节打下基础。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追求通透,可能和我做过几年培训老师的经历有关,我并没有将所有代码放在书中,或者某个平台让大家去下载,这种方式无异于读者学习编程或者理解我编写代码的思路。

  但我会一步一步告诉读者,每一步我在做什么,是干什么用的,能实现什么功能。按照我的步骤,读者是可以完成产品的最终形态,因为你get我的思路,理解我的编程想法,这种方式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抓住核心,举一反三。学生们很少会反思这一步操作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会出这样的结果?但这样的情况导致换了操作环境,读者就不会了。

  开源的硬件和软件变化速度日新月异,如果一股脑将知识点像摆地摊一样摊开,带来的后果无疑是“入坑即放弃”。前期学习中知识体系没有建立,知识框架不搭建,知识点的联系不牵连,后期容易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

  就像我看书会一字不落地读完,读完发现人还是蒙的。等过一段时间,再看一遍,觉得好像哪个地方有点懂了,如此循环往复。未来某一刻,你会像被闪电击中般突然想到,书上有一段内容解释了你此刻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每当这个时候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仿佛与书的作者来了一场跨时空跨地域的神交。我希望《树莓派4》也能给读者带来相似的成就感。

  我非常喜欢写书的过程,将来可能会写树莓派更为纵深的方向,比如写“驴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涉及的面广,不仅涵盖网络,还涉及系统、存储、机器视觉等。如果决定要写RC驴车,内容会包括组装、调试、编程等。因为每个小细节都非常复杂,除了要写清楚如何操作,还要写为什么那样做,必须这样做,让阅读者有更加直观的体系化框架,学起来也会更容易上手,少走一些弯路。

漂移菌的设计作品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开源不等于免费。举个例子,我设计的硬件电路图对外开放,允许他人在此基础上随意发挥、拓展功能。

  如果想基于我的电路图进一步实现商业化,没问题,但得无偿分享源码,做开源就全都开源下去。你可以在产品的附加值上收费,如提供服务,刻光盘等。源码层面,开源者初衷是让大家把产品推着向前走,一旦有人恶意商业化,源码闭环,代码延续不下去,整个开源项目就废弃了。

 很多人没有开源理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喜欢拿来主义,有什么需求直接网络一搜,Ctrl C+V搞定。现在产品迭代很快,我做一个产品与其自己苦苦写代码,还不如直接抄现成的来得快。

  风气一旦形成,创新无处可寻。所以我很喜欢也鼓励圈子里的朋友、新人参加创客活动去打开脑洞,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行业滞阻。

  现在希望大家能放下浮躁的心,每一个小众方向深究下去,可以挖出很多东西。我们现在怕浮在表面,设计的东西点到为止、过眼云烟,比如传感器仅仅点亮或者采集数据就结束。

  我是摩羯座,摩羯座就是慢,有的时候想法很执拗,为啥我朋友叫我驴,因为我的想法常常一根筋,比如说我决定要做这个事情,不管是盈利与否,我觉得这个是我喜欢的、想要去完成的,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源源不断的探究精神离不开好奇心。除此之外,还包括成熟详细的知识架构。只有驱动力和知识储备足够丰沛,才能促使我们一次又一次探索未知的领域。其实无论哪个领域,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我们是提灯人,前行的过程中不断照亮一段段区域,可能最终结果只能窥见局部的整体,但这正是求索者的使命。

漂移菌生活照

  
 

漂移菌现已入驻芯查查APP“X星球”啦,等你来撩~

0
收藏
0